以前太和到三塔路穿越黑茨河,河上无桥,有两个姓关的弟兄二人在此摆渡,此处是过路点,故称为关集,村委会驻地在此,故名。1949年属于关集区,1958年是关集人民公社,1983年属于关集区关集乡,1992年属于关集镇,2006年由关集镇所辖的东李村委会、孙浅村委会、魏庄村委会合并而成至今。 关集村:位于关集镇以西,东靠黑茨河,西与中高村为邻,南环赵集乡,北和谷北村接壤。全村耕地面积5555亩,21个自然村,6230口人,1557户。 |
胡寨集村位于关集镇东南6公里,南靠颍泉区伍明镇,茨河以东。2006年10月由原胡寨村、胡老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24个自然村,49个村民组,1300户,总人口5367人,耕地面积6024亩。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6个党小组,现有112名党员。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抓新农村建设,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水、通电话。修2.5公里柏油路,3条水泥路共计3公里。 胡寨集村系优质示范种植基地,有3户上百头养猪户,5千只以上养鸡户3户。 |
关集镇茨东村位于关集镇以东,北环三塔镇和太利路,西面靠黑茨河,南与胡寨村相邻,东和三塔镇接壤,地处中原,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 2006年11月区划改革时由原来的张新村和张小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辖19个自然村,1457户,5574口人,耕地面积4495亩。 2006年12月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支部,现有1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34名。2007年被县组织部授予“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村支部书记胡海龙被评为先进基层组织书记。 茨东村近几年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名列前茅,受到县、镇多次表彰。在党支部领导下,几年来共修柏油路和水泥路5公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另外,引进资金建立了峰丽服装厂、秀芹服装厂、兴海水泥予制厂、飞羽鸽业和几个养猪厂,两个养鸡厂,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书记带领下,支部一班人争取再创“五个好”党支部,取得更大的成绩。 2012年,我村幸福驿站建成投入使用,该项工程包括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服务室、谈心室、开心一站、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以及为民服务大厅,为本村群众建立了温馨的活动场所和服务平台。 |
中高村西靠赵集乡,南临太利路,土地环境优越,肥土资源好。2006年由张伦村、中高村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中高村目前总面积为7平方公里,村所辖19个自然村,42个村民组,1395户,总人口为5119人,耕地面积为7077亩。 中高村2007年成立了党支部,9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4名。2009年村部进行重新修建,建设了党员活动室、为民全程代理办公室,与镇派出所联手建造了村警务室,维护社会治安连年受到上级的好评。 近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美好新中高的总目标,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 目前,全村实现了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话。修建村村通道路3.8公里,3公里的砖渣路。目前,还有近2公里的水泥硬面路即将开工。 中高村为搞好农业生产及经济特产,大力推进产业链,以优质的服务为示范户提供良好的环境。中高村为确保粮食高产丰收,建设小麦高产攻关田,村有上规模养殖专业户。 目前,中高村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做好水利疏通工程。 |
王寨集村南靠赵集乡,西靠城关镇,北靠旧县镇,东靠唐路村,地处中原,沃土肥壤。该村由李竹元村、曹庄村、王寨村三村合并而成。
目前,全村总面积8.5平方公里,辖24个自然村,42个村民组,1260户,总人口5057人,耕地面积7337.3亩,该村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现有党员113名。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通电、通广播、通电信、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8.3公里。 产业特色:优质小麦示范种植基地,优质的玉米种植基地,养殖业主要有规模养鸡、养鸭、养猪。 |
相传为唐王南游之国道,故名唐路,村委会设此,故名。1958年属唐路人民公社,1983年属于唐路乡,1992年属于关集镇,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销陈湾、高寨(1981年避重名更名高陈)、王沟嘴3村委会并称今名。 驻高寨。 唐路村:位于太和县东约9公里,关集镇西北约3公里,阜阳高铁站西北约3.5公里,谷河南岸,红丝沟北岸。唐路村是2006年11月由原陈湾、王沟嘴、高寨三个村合并而成。唐路村总占地395.77公顷,耕地面积4330.5亩,所辖12个自然村,26个村民组,1018户,总人口3888人。 |
陈桥村位于关集镇西北部4公里处,南临谷河,南洛高速公路自东西而过,白莲沟自北至南穿梭,沃土肥壤,水土资源丰富。 陈桥村于2006年由陈西村、陈东村、史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人口4720人,耕地面积6200亩,辖17个自然村,1227户。陈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支部,7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5名。 2008年村部进行装饰维修,村室面积350平方米,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党员活动室。 近年来,村“两委”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目前,基本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互联网、通网络电视。修建村村通2.5公里,1.5公里的工程即将动工。 产业特色:优质小麦种植,优质玉米种植,大棚菜1.5亩。 养殖业主要规模:养猪3家,养鸡5家。 |
梁庄村位于关集镇西北部,谷河东岸,水土资源丰富。2006年夏季与原卞元村、孙寨村合并而成,全村6平方公里,辖19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1252户,总人口4950人,耕地面积5022亩,林地1050亩。梁庄村共有党员86名,下设村党支部一个,12个党小组。 梁庄村于2008年度进行扩建,积极响应国家的村村通工程有关政策,修建了长达6公里的水泥硬面路。2010年度利用一事一议国家财政奖补政策,修建了孙寨至陈庄的水泥硬面路800米。2011年积极响应国家奖补政策,已开工实施,梁庄村至小李庄的水泥硬面路600米,同时又申报了自来水这项工程,材料已上报。 |
闫庙集村位于关集镇北部,东临黑茨河畔,关闫路关闫路贯通村中,沃土肥壤,人杰地灵。闫庙集村2006年10月由闫庙、 冯庄、徐菜园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 目前,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20个自然村,1430户,总人口5247人,耕地面积6785亩,闫庙集村2006年11月成立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15名。 2010年村部进行扩建,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党员活动室,村两委班子由8人组成,建立健全了村级配套组织。2010年10月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项工作坚持 “五议”“两公开”,得到广大群众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上级要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抓好新农村建设,全村基本实现通电、通电话、通互联网,修建村村通道路5.2公里。 农业方面,村两委带领村民科学种田,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优质小麦连片种植,引导农户蔬菜示范种植,养殖业主要有规模养猪、养鸡。 |
谷河北村位于漯南高速南北两侧,东临黑茨河,南临谷河,西临白莲沟,关闫公路两侧,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土资源丰富,利于排灌,农业生产丰收有保障。 谷河北村由原刑庄村和张楼村合并而成,辖15个自然村,43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260亩,荒林地800余亩,造林400余亩,自然条件良好,生态农业初步形成。现有人口4305人,13个党小组,党员104名。党员队伍已向年轻化、知识化迈进,为村“两个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政治基础。
谷河北村现有现代化远程教育多功能课堂,由于建设漯南高速公路形成了近百亩的水面,现有专业养殖户7亩,养鱼户4户,皖西白鹅育种一个,蛋鸡2户,养猪3户。目前,养殖业不断做大做强,为广大农民致富树立了榜样。 产业特色:主产优良小麦,村每年都是统一购买优良小麦品种。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秋种多样化,夏季玉米、棉花、红芋、蔬菜类等提高农业产值。 谷河北村历年来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现有机井35眼。2010年投资数万元开挖修整顺堤排水沟2000多米,拥有抗旱机械156台,基本上解决了靠天吃饭的大难题。今年小麦苗期旱情十分严重,面对灾情,党员干部带头抗旱,全村小麦普浇了一千亩,确保今年小麦大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