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太和县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

地名:太和县隶属:阜阳市
行政代码:341222代码前6位:341222
长途区号:0558 邮政编码:236000
车牌代码:皖K行政级别:县
人口密度:739人/km2
辖区面积:186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38万人

地名由来:天下太平和睦,北宋第一次设太和县。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

2023年3月,太和县被确定为安徽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城市(县域中心城市)。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太和县入选。

2022年7月,太和县上榜2022年长三角百强县第75名。

2021年12月,2021中部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太和县位列第37。

2021年9月,太和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将太和县列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太和县人口数量为138万人,位列阜阳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4位。

+查看更多太和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86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8.3万,常住人口137.2万,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桔梗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著名医药集散中心、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集散地。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颍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社会事业

太和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素有“椿樱之乡”之美誉。而今,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引人瞩目,多次荣获“田径之乡”、“书画之乡”等光荣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万多人,现有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所,小学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000多名。其中省重点中学——太和中学、太和一中为清华、北大等国家级重点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

基础设施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南洛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服务设施

太和县社会安定,政策稳定,法制日益健全,可为客商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生产资料、信息、技术和劳务市场逐步完善。银行和保险机构健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市内有阜阳市全市唯一的一家四星酒店——华源国际大酒店和三星级的镜湖宾馆等中高档宾馆10多家。其中华源国际大酒店是“华药会”(国内医药界规模影响最大的盛会之一)每年的指定接待酒店!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属宋国,名鹿上,又名邢丘、廪丘。

宋襄公十三年(前639),宋国曾与齐国、楚国在此会盟,称为鹿上之盟。

战国时期属魏国,苏秦说魏襄王曰“南有新郪”,即指太和。

后归楚国。

楚考烈王十年(前253),由陈(今豫淮阳县境)迁都钜阳(今太和县境)。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

汉置细阳、乐昌、新郪。

三国时属魏。

晋废细阳。

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废宋县。

梁置陈留县。

隋(581-618)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镇)。

宋熙宁五年(1072)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

宣和元年(1119),更名泰和县,移县治于颍河北岸(今旧县镇)。

绍兴末年陷于金。

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省泰和入颍州。

元大德八年(1304),复置县,县治迁于今地(今城关镇),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洪武三年(1370)“泰”为“太”,属南京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亳州。

雍正十三年(1735),颍州升府,复改属颍州府。

1912年废颍州府,直属安徽省。

1914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

1947年撤销两县,仍为太和县。

1948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人民政府。

1949年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

1951年皖南、皖北两行署合并,恢复安徽省,属阜阳专区。

1958年12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县治迁界首。

1959年4月,撤销首太县,恢复太和县。

1996年,阜阳撤地设市,属阜阳市,沿用至今。

城关镇

城关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6个社(居)委区,16个村委会,总人口13.5万人,其中农业入口5.6万人,耕地面积3.8万亩。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环绕西…[详细]

旧县镇

旧县镇位于太和县城北6公里处,素有“太和县城的北大门”之称。全镇现辖50个村(居)委会,210个自然村,6.77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总面积82。27…[详细]

税镇镇

税镇镇座落在颖河岸边,位于太和县城西北部,西于界首市接壤,是太和县的西大门,全镇辖9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10984户,人口4.5万人,耕地3.9万…[详细]

皮条孙镇

皮条孙镇辖10个村委会,人口24177人,耕地2.5万亩。该镇塑料专业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绳网集散中心,有“日出万丈,绳网天下”的美称。目前,该镇规模以上…[详细]

原墙镇

原墙镇位于太和县东北部,面积57.7平方公里。辖4个居委会,16个村委会,138个自然村,总人口55171人。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红芋、棉花等,经济…[详细]

倪邱镇

倪邱镇地处太和县北部,105国道纵贯南北,黑茨河横穿东西,辖33个村(居)委会,146个自然村,总乡镇人口5.3万人,土地总面积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详细]

李兴镇

太和县李兴镇位于县城西北部,处于两省三县市(安徽省、河南省,太和县、界首市、郸城县)交界处,是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全镇人口6,7万人,耕地6.9万亩,…[详细]

大新镇

大新镇位于太和县西南部,面积64平方公里。全镇辖18个村委会,142个自然村,耕地61790亩,人口5.3万人,是一个以农为主、商贸并重的近郊型乡镇。…[详细]

肖口镇

肖口镇位于太和县城西南,距县城13公里,面积57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14100户,55137人,土地面积55806亩。该镇是农业大镇,盛户小麦、…[详细]

关集镇

关集镇位于太和城东10公里处,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60812亩,下辖26个村委会,农业总人口47578人、非农业人口1480人。京九铁路、界阜蚌高速…[详细]

三塔镇

三塔镇西邻黑茨河,京九铁路、界阜埠高速公路、太利路、太三路、龙伍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红芋为主。依托红芋种植的…[详细]

双浮镇

双浮镇地处太和腹地,辖29个村委会,127个自然村,总人口约46000人,耕地49769亩。105国道纵贯全境,交通便利。该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当地的资…[详细]

蔡庙镇

蔡庙镇位于太和县西北部,面积54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3.3万人,3.8万亩耕地。太郸路和旧许路穿境而过,原蔡路贯通东西,交通便利。蔡庙镇是一个农…[详细]

三堂镇

三堂镇地处太和县东北部、308省道和京九路交汇处,建有县级火车站三堂集站,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中心镇建设示范镇。辖28个村委会,121个自然村,4…[详细]

苗老集镇

苗老集镇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人口4.7万人,是典型的农业镇。西连京九铁路三堂站,东连山东东营至九江高速公路苗集出道口,308省道横贯…[详细]

赵庙镇

赵庙镇总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544亩,人口5800人,辖34个村委会、128个自然村。太和至清浅公路贯穿南北,正在建设中的界首至涡阳公路横穿…[详细]

宫集镇

宫集镇位于太和县东北部,辖18个村委会,耕地5.9万亩,人口40159人。京九铁路、毫阜高速公路、龙伍路从该镇穿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该…[详细]

坟台镇

坟台镇位于大京九铁路三堂站西,西邻105国道,南靠308省道,省级公路高光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辖46个村委会、246个自然村,面积134平方…[详细]

洪山镇

洪山镇位于太和县北部、105国道西侧,面积75平方公里,辖30个村委会,145个自然村,耕地面积8.2万亩,总人口6万人。近年来,洪山镇突出抓好农产品…[详细]

清浅镇

清浅镇辖20个村委会,土地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农业人口3.3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油路覆盖率98%,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交通较…[详细]

五星镇

五星镇位于太和县中部,辖24个村委会,104个自然村,耕地4.14万亩,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41733人。五蔡路、双清路穿境而过,105国道纵贯南北…[详细]

高庙镇

高庙镇距太和县城西北约15公里,全镇共辖8个村委会,48个自然村,2.5万亩耕地,农业人口2.3万人。…[详细]

桑营镇

太和县桑营镇处于阜阳市最北端,与古城毫州仅一桥之隔,西北与河南相邻,位两省三县之交点。105国道纵贯全镇,交通便利。下辖26个村委会,97个自然村,人…[详细]

大庙集镇

大庙集镇位于安徽省太和县西北部, 北邻李兴镇,南接蔡庙镇、东连赵庙镇,西与界首市新马集镇以东蒲沟相隔,重要县道太郸路纵穿全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镇…[详细]

阮桥镇

阮桥镇辖25个村委会,84个自然村,人口4.3万人,耕地6.5万亩,是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建有全国首家通过认证的板蓝…[详细]

双庙镇

双庙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文卫日新月异,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全国体育先进之乡和全国闻名的书…[详细]

胡总镇

胡总乡位于太和县城西南角,地处阜阳颍泉、太和、界首3市县交界处。北面同本县大新、肖口镇毗邻,东南面和西南面分别同阜阳市闻集和界首市泉阳等镇接壤。胡总乡…[详细]

郭庙镇

郭庙乡位于太和县城东北15公里,308省道穿境而过,辖29个村委会,人口4.5万人,耕地6万亩。主要经济作物有薄荷、药材、饲草等。 郭庙乡历史…[详细]

二郎镇

位于太和县东北部,辖19个村委会,人口3.1万,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9万亩。京九铁路纵穿全境。…[详细]

赵集镇

赵集镇位于太和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总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辖29个村委会,4.4万人。漯阜铁路、太利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爱国…[详细]

马集镇

马集乡位于太和县中部,辖31个村委会人口3.945万人,耕地面积4.9万亩。东临茨河,105国道贯穿中部。工业以人发、马尾加工为支柱,农业以种植小麦、…[详细]

开发区

开发区位于安徽阜阳市太和县。下辖: 341222400001 121 回民社区 341222400200 121 友谊村 34122240…[详细]


以下地名与太和县面积相当:
到太和县必去著名景点

太和县相关名人

太和县特产与美食
太和县民俗文化
阜阳市行政区划:
太和县导航
  • 太和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