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太和县郭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太和县郭庙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郭庙村位于308省道两侧,。该村于2006年8月由薛寨村、草庙村、马厂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10多平方公里,辖24个自然庄,42个村民组,1550户,总人口4900人,耕地面积6306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00名。

该村2007年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效会,现在每年出栏生猪2000余头,总收入约20万元。

特色农业以麒麟西瓜种植为依托,做大做强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011年种植规模达千亩以上,采取农户租种,每户平均年收入30万元,亩产纯利润达2万元左右。

立新村总面积16平方千米,辖24个自然村,1616户, 6251人。308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该村鸡毛掸子加工业在80年代已形成规模,远销全国各地,目前约有300多人从事这一产业,人均收入在2万元左右;09年以来,“陈府麒麟”西瓜产业迅速发展,通过在太和县城连续举办三次西瓜文化节,郭庙陈府麒麟西瓜品牌逐渐做大做强,仅该村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多亩,整个郭庙乡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亩均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生活富足;村两委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村已经具备了美好农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梅庙村地理位置乡政府东南。该村于2006年8月由梅庙村、新建村、前进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21个自然庄,27个村民组,1615户,总人口5610人,耕地面积7912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6名。

2006年获得现金党支部称号,2008年获得全乡计划生育第一名。

2010年通过“一事一议”修建水泥路面750米,2011年又通过“一事一议”修建梅庙后梅水泥路面700米。

徐杰大型轮窑厂年收入50多万元。

西街村位于郭庙乡中部,308省道穿境而过。我村于2006年8月由大朱村、郭寨村、西街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村,31个村民组,1200户,总人口5100人,耕地面积5600亩。我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7名。

近年来,通过我村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出现了不少致富能手。郭寨自然村的郭怀文养能繁母猪10多头,目前生猪存栏量达120多头,实现了自繁自养。

2010年通过“一事一议”集资30多万元修建方王庄至郭庙集的1.8公里水泥路,主抓了竹园新村的新农村建设,2011年种植麒麟西瓜260亩,2012年我村西瓜种植面积有望超过1000亩,仅此一项农民增加收入有望超过400万元。

吴寨村位于双原路中段两侧。该村于2006年8月由吴寨村、强庄村、徐庄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庄,32个村民组,1165户,总人口5069人,耕地面积5960亩。该村于2007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1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93名。

该村于2010年被乡政府评为“平安村”、“复垦先进村”、市计生检查“先进村”。

该村在双原路两侧2000亩优质小麦示范基地,西齐营200亩优质西瓜种植基地,养殖业蓬勃发展,强修宣养殖小区、刘松养殖小区示范带头了周围群众十几户,生猪存栏300余头,年出栏2000余头,杨庄自然村孙磊50亩河面网箱养鱼初具规模。

因辖区内有高寨自然村,原村委会驻地在高寨,故名。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消高胡同、南高寨、大阮3村委会并称今名解放前属于茨谷区,1958年属于宋集人民公社,原名高寨,1981年避重名更名高王大队,属于宋小集公社;1983年属于宋小集乡,1992年撤区并乡属郭庙乡,1994年更名南高寨村委会。

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消高胡同、南高寨、大阮3村委会并称今名。

驻宋集。

2016年郭庙乡改镇后属郭庙镇。

高寨村有耕地3874亩,869户人家,3834口人,89位党员,78名村代表,110间党员活动室.村内辖11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

宋集村地理位于郭庙乡西北部,双原路、太马路穿境而过。该村于2006年8月由北街村、宋西村、肖井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辖17个自然庄,30个村民组,1152户,总人口4800人,耕地面积5305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32名。

2006年、2008年均获得乡先进党组织称号,2007年、2009年获得全乡计划生育第一名,2008年、2009年获得综治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如管庄的蘑菇种植大户管亚伟、管庄的养鹅大户管亚生,通过他们的示范引导作用,极大的带动了我村发展养殖业的信心。

2009年通过“一事一议”集资40多万元修建宋集东街、随小庙庄前水泥路面等。今年又通过“一事一议”集资方式修建宋集至韩老庄水泥路面。

目前,我村形成了筛网加工、板材加工和生猪养殖等行业,其中后陈陈保东生猪存栏量200余头,极大的带动了其他农户向养殖业发展,筛网加工和板材加工已形成一定规模。

张西村位于郭庙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太和县城16公里,港太路穿境而过。该村于2006年8月由张西村、彭庙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庄,27个村民组,894户,总人口3870人,耕地面积4373亩。该村于2007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7名。

  2008年该村获得计划生育特别贡献奖,2009年该村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单位,2010年被评为综合治理示范村。特别是该村张相庄居民的建设,尤其走在了全乡乃至全县的前列,多次受到市、县的表彰。近年来,该村涌现出很多致富能手,如该村小随庄自然村村民随东海、张西自然村村民张启山、张启海的服装加工厂、前进自然村村民张伟、张存武的“前进麒麟”优质西瓜种植更是带动了大批群众致富。该村外出务工人员中从事餐饮业的人数居多,这使得“太和版面”走向了全国各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太和县的知名度。

  在县农委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下半年,张相庄居民点积极落实“一池三改”民生工程。在该居民点集中推广沼气建设。目前新建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设备32套,已全部投入使用,村民做饭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时代,即节约了能源,又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该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展特色农业。成立了“前进麒麟”优质西瓜种植合作社,现已发展农户28户,今年优质西瓜种植面积达800余亩。

随西村位于郭庙乡西北部。该村于2006年8月由鲍楼村、随西村、高庙村合并而成。目前,全村总面积6.25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庄,22个村民组,1587户,总人口5400人,耕地面积6811亩。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现有党员108名。

该村在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农业生产、党建、三资清理、抗洪抗旱等工作中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和赞誉,鲍楼自然村致富能人鲍子光养殖种猪30多头,小猪200多头,每年净利润五万多元。

2010年该村韩庄群众集资37万元,国家投资27万元修建了水泥路

900多米长此路正在建设中。

张浅村位于郭庙乡西北部。该村于2006年8月由张浅村、大刘村、徐庙村合并而成。全村辖13个自然庄,29个村民组,1389户,总人口5023人,耕地面积5717亩。该村于07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一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9名。

该村2010年通过“一事一议”工程修建了大刘水泥路面,硬化路面2000多 米。

该村有韩光远养猪场,前徐庙养鸡1000余只,给该村带了发家致富的好头,建立了小麦示范种植基地、优质玉米种植基地等。

更多资料
鏃呮父鎼滅储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