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村地处李兴集镇,由原来的北街、南街、东街、西街四个居委会合并而成,集镇规模北接程庄村屈楼、南达皇姑河、东道程庄村范庄、西邻谢千村杜庄,面积有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156耕地3184亩。是李兴镇政府机关及镇直各单位的所在地,辖4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有村民代表120人,现有党员121人,4个党支部。
村内建有幼儿团3所、学校2所、村室1所、医疗室3所,水、电、路、通讯齐备,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车配备齐全,村内路灯安装到位,道路硬化率95%,自来水安装到户,污水处理管网正在施工中。
为加快李兴村集镇建设,目前李兴村全体干部正在积极开发皇姑新村,引进江西省开发商,着力开发南街,目前已修通2公里水泥路,建有标准住房260套,并配有医疗室、幼儿休闲场地等基础设施。
李兴集镇店铺林立、商贾云集,集市贸易和商业发达,从事收购、加工中药材的个体户有200户之多,建有工业园一个,园区已入住多家企业,现有鹏宇、利民两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华鑫、常友两个中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年产值1亿多元,每天吸收近千名周围村民在集镇上从事药材刮皮、洗药、切片工作,每人每日收入近百元。集镇居民人均收入达10000元。李兴村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收外地客商到李兴投资兴业发展。
|
程庄村位于李兴镇东,中心位于程庄自然村,故命名为程庄村。双清路从南北村中穿行而过,东街双庙镇,西靠李兴集镇,南靠皇姑河,北邻清浅镇。黑茨河东西从村北穿行,界亳河并肩而行,工业区道路、村村通水泥路,纵横交错、交通方便、水系自然天成,是投资工业、开发旅游、休闲度假的皖西北理想之所。辖区9平方公里,辖19个自然村分别是昝庄、屈老、谢瓦房、李庄、谢土楼、魏楼、赵庄、柳庄、黄庄、、谢庄、程庄、周庄、范庄、东街、杨庄、范西、范东、刘庄、方庄。36个村民组。有人口7336人,土地6889.1亩.党总支由7人组长,村委会5人组成。
村领导班子带领全村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集资、并积极向上级争取村村通项目,利用两年时间,修通两条水泥路,共计4.5公里,实现每一个自然村都通上硬面路,成为李兴镇第一个每个自然村都通路的村委会。 本村依托李兴集镇,瞄准村民的菜篮子,大力发展养鸡业,共建有养鸡场13个,饲养了112000只蛋鸡,成为李兴镇的养鸡专业村丰富了李兴镇人民的副食生活。同时成立有3个建筑队,带动50名群众通过搞建筑走上致富路。2010年,程庄村村民实现人均收入5850元。
|
范寨村是2006年11月由原来的范寨、双河、杨范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李兴镇东南3公里处,北靠皇姑河,南靠八丈河,西临太郸路,地处中原,水土资源丰富,东与双庙镇接壤,南与赵庙镇隔河相邻,现有人口6134人,1526户,现有耕地5446亩,辖 16个自然村分别是:双河、范寨、高庄、门楼、于庄、勺范、时庄、邵庄、杨范、孟庄、李腰庄、刘庄、谷庄、王庄、燕庄、徐庄。22个村民组,现有党员88人,有6个党支部。全村基本以农业人口为主,土产以小麦、大豆、桔梗种植为主。
我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产业,发展中药材加工、销售等产业,201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已成为李兴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同时,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养殖业,目前我村已发展养鸡专业户2家,养牛专业户2家,养猪专业户2家,年收入达百万元以上。2011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4970元。
|
范庄埠村位于李兴镇南4公里处,现有人口4655人,1016户,有耕地3712亩,辖12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60人,现有6个党支部,88名党员。
范庄埠村是2006年11月由原有的马庄、庄埠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选举产生了新的范庄埠党总支班子和村委会班子,新的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
范庄埠村是"全省千村百镇新农村示范村",村班子带领全村群众正在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范庄埠新村已修建800米水泥街面,修建水沟4000米,下水管2000米,打机井40眼,目前正在拆迁建设。马庄新村正在规划,已利用“村村通”工程修建水泥路1000米。2008年范庄埠村积极发展窑业、特色养殖、种植业和面粉加工业,村民年人均收入达5130元。
|
昝寨处位于李兴镇南3公里处,由原来的昝寨、前店、孔曹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5561人,1203户,有耕地6030亩,辖9个自然村,39个村民组,有村民代表90人,现有党员101人,5个党支部。
昝寨村与交通要道不相邻,比较偏僻,道路交通差,新的村领导班子发动群众,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和通过向本村的致富能人募捐,建成了通往昝寨的2公里水泥路,现在正在筹资修建通往前店的道路,群众多年盼望的“修路梦”正在逐步实现。昝寨村利用能人创办了野鸡、野猪养殖场,发展本村的特色养殖业,同时以种植中药材和棉花等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2008年实现人均收入4920元。
|
谢庄村位于李兴镇西南3.5公里处,由原来的曹大、谢庄、宋桥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南与界首市相邻,现有人口4995人,1088户,有耕地5175亩,辖10个自然村,33个村民组,有村民代表90人,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75人。
2007年,村部由镇财政补贴部分资金进行了扩建,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多功能课堂,村室设有村书记、主任、委员办公室、农家书屋、计划生育服务室、党员活动室、综治调解办公室等,配有电视、VCD、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设备。 2009年、2010年村民们通过一事一议申请了国家奖补资金完成了曹大村道路的硬化1845米。2011年又申报了一事一议三年计划预计基本完成宋桥、曹大村内的道路硬化。2010年村成立了幼儿园、卫生室,为村民就医、儿童就学提供了方便。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互联网,且正在申请通水项目、改水改厕项目,该村正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
谢庄村是我县著名的优质小麦种植基地、桔梗、白术等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蘑菇种植基地;养殖主要有养猪、养鸡、养牛、养羊。 2008年起谢庄村通过资源整合成立桔梗种植合作社,形成了以桔梗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谢庄村依靠李兴中药材市场,采取土地转租承包的方式,实行中药材规模连片种植,大力发展桔梗种植业,2008年实现人均收入4920元。2010年,该村又形成以周麦22为主的良种种植基地,连片规模种植,年人均收入较2008年增加了400元。
|
徐老村位于李兴镇西南5公里处,由原来的徐老、程寨、程染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6210人,1240户,现有耕地6705亩,辖13个自然村,46个村民组,有村民代表90人,现有党员108人,5个党支部,目前全村有小学,程尧私立中学,医疗室各一所。徐老村已修建了程寨村至刘庄3.5公里的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和物资交流流通,徐老村桔梗种植面积广,桔梗种植有3400亩。该村积极发展窑业、面粉加工业和养殖业,现有窑厂2座、面粉加工厂1个、大型养猪场一个,带动几百名群众就业,今年人均收入可达5200元。 |
谢寨村位于李兴镇西4公里处,由原来的谢寨、吕庄、谢三关、朱三官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西部与河南省相邻,现有7388人,1565户,有耕地7725亩,辖13个自然村,40个村民组,有村民代表120人,现有党员110人,4个党支部。
本村交通便利,便于桔梗运输销售,依托谢寨集镇的桔梗加工商,当地大面积种植桔梗,70%的耕地用来种植药材,今年药材种植面积达3450亩。当地外出人员多,每年通过劳务输出,人均增收近千元。2008年,本村村民实现人均收入4940元。
本村交通便利,便于桔梗运输销售,依托谢寨集镇的桔梗加工商,当地大面积种植桔梗,70%的耕地用来种植药材,今年药材种植面积达3450亩。当地外出人员多,每年通过劳务输出,人均增收近千元。2008年,本村村民实现人均收入4940元。
|
大谢村委会位于太和县西北部李兴的西北部离李兴镇10公里,北沿名河、南临芦草沟,鸡叫听三县,一步跨两省平原地带,水土资源丰富,社会治安良好,该村于2007年度原来朱三门、大谢、陈老家三个村委会合并成大谢村委会,目前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11个自然村,40个村民组,1720户,总人口6670人,耕地面积7609亩, 该村于2007年度成立了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1名。
2010年在村总支书记领导下,把原来四间村室内分别划为党员活动室、电教室、会议室。电教室内设彩电、DVC、投影机,室内课堂明朗,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并且有先锋网进行学习。村里农家书屋,专人负责,对社会开放,吸引了不少爱好者学习和阅览,有全程为民服务室,每天都有村“两委”成员轮流值班,服务于人民,村室内环境优美,清洁卫生,现在10个自然村水泥路都到庄头,群众来往出入方便。
最近村“两委”重点为新农村建设“五句话”的要求,正在着手搞陈老家村新村规划,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并且上报100户农民改水改厕,项目正在征求等待上级领导审批。目前,整个村委会社会环境良好,经济发展在崛起,本村委会有建筑队7个,养猪场4个,养鸡1个,养牛户3户,养羊户6家,农机修配电焊2家,不锈钢铝合金门窗加工厂3家,雇3户,饭馆3户, 大型超市8个,从而都能带动了部分劳动力吸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大谢村为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多种药材种植,不仅发展桔梗种植,还种植有板蓝根、白术、贝母等中药材,防止单一品种市场价格的波动,2010年实现人均收入4910元。
|
二郎村委会在2006年度由三个村委会并成一个二郎村委会(二郎、谢楼、谢长营) 二郎村座落于李兴镇的西北部2公里处,共11个自然村分别是:北谢、李庄、腰庄、中谢、王庄、任庄、孔庄、木庄、谢楼、谢长营、高庄自然村。东临茨河,北邻名河,西邻大谢村委会,南邻谢千村委会。现有人口5350人,1250户,39个村民组,现有党员87人,5个丧志不现有耕地5940亩。
二郎村以该村种植药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着力推广棉花、桔梗等经济作物种植,现种植桔梗3978亩,种植棉花1420亩,小麦良种试验田1000亩,65%的劳动力常年外出打工,各类人才丰富,以建筑、加工中药材为主,本村年人均收入4927元。 |
谢千村位于李兴镇西约1公里,与李兴集接壤,李郸公路横穿全村,把原谢千、镇西、丁庄、谢油坊、黄土楼五个行政村连接一起,合并而成,现有人口5341人,1261户,耕地5025亩,辖12个自然村。28个村民组,有村民代表150人。该村于2006年成立了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2人。2007年村部由上级组织部拨款、镇财政补贴部分资金进行了重建,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成了宽敞明亮的多功能课堂,村室设有村书记、主任、委员办公室、农家书屋、计划生育服务室、党员活动室、综治调解办公室等,配有电视、VCD、投影仪、远程教育系统等现代设备。
2006年起谢千村通过资源整合成立桔梗种植合作社,形成了以桔梗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009年、2010年村民们通过一事一议申请了国家奖补资金完成了谢千中心村道路的硬化1845米,完成12个自然村的“亮灯工程”。2011年又申报了一事一议三年计划预计基本完成谢千村内的道路硬化。2010年村成立了幼儿园、卫生室,为村民就学就医提供了方便。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通电、通电话、通互联网,且正在申请通水项目、改水改厕项目,该村正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康庄大道。产业特色:优质小麦种植基地;西瓜种植基地;桔梗等中药材种植基地;蘑菇种植基地;养殖主要有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加工业主要有杨树板业加工。
|
张楼村位于李兴镇西行一公里。李程路贯穿全境,北邻皇姑河,东靠李界路。张楼村在2006年区域划分时由孔大、张楼、刘庄、尹寨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5271人,耕地5613亩,辖区5.3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分别是东张楼、西张楼、刘庄、孔大、尹寨、后尹、前尹,小程,2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120人。张楼村党总支有5人组成,村委会有3人组成,交叉任职1人。村党总支、村委会、民兵、妇女、综治等基层组织建全。
张楼村各项工作均位居全镇前列,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荣誉称号,2007年、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
张楼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已建立两个蔬菜基地,建有温室大棚33个,占地170余亩,带动50余群众就业。当地还建有吊窑一座,吸收30余人在此劳动。2008年,张楼村年人均收入达525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