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庙村地处赵庙镇中原腹地,系赵庙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4216亩,总人口5835人,辖贾庄、曹庄石庄等12个自然村(前园、后园、曹庄、贾庄、周庄、前张、中张、后张、石庄、李庙、张蒜园、李偱庄)16个村民组。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赵庙村、蒜元村合并而成。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4858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5:2.6:3.8.现有党员117人,2006年成立赵庙村党总支、赵庙村委会。 |
段庄村位于赵庙镇南部、双清路东侧,南与五星镇、马集乡隔河相望。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5586人,耕地5642亩。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段寨段庄烟墩三个村合并成立段庄村委会、段庄村党总支,11个自然村(段庄、张沟、段寨、马庄、廉庄、高岭、祝庄、西烟墩、东烟墩、陈菜园、吴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2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2元。 |
刘楼村位于赵庙镇东南部,南与马集乡接壤,乡镇公路--赵倪路横穿北部。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总人口5164人,耕地5052亩。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张歧、邵寨、刘楼三个村合并成立刘楼村委会,刘楼村党总支,13个自然村(刘楼、闫庄、宋庄、安张庄、张腰庄、张三庄、马庙、张歧、石庄、王菜园、邵寨、廉桥、高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工业企业以“阜阳市俊峰化工厂5000吨储备库”最为著称。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多元。 |
位于赵庙镇东部边陲的城子村是汉代古城遗址。辖区面积6.4平方公里,耕地6127亩,总人口6645人。新近建成的省级公路——高光路(界首——高公)横穿北部。辖18个自然村(城子、城坑、桑寨、西王己、东王己、张小集、张庄、吴庄、李庄、小王庙、姜庄、王庄、张庄、田何庄、朱张庄、张居庄、郭庄)21个村民组。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成立城子村委会、城子村党总支。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七人。该村是我镇主要的小麦、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玉米等。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6元。因辖区北部地下文物尚待开发,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
龙王村位于赵庙镇东北部,与双庙镇、洪山镇隔河相望,东连倪邱镇。界亳公路、高光公路穿境而过。辖区总面积5.4平方公里,耕地5235亩,总人口5378人。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龙王村、陈楼村、马庄村合并而成。辖六个自然村(龙王、蒋楼、陈楼、马庄、谢庄、北陈庄)16个村民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工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一二三产业比重基本持平。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14元。 |
解放前,张阁逢集每年农历三月十日,逢古会骡子交易会,1948年洪水迁至赵庙,村北有一张阁庙,故名。村委会以驻地张阁得名。解放初期属于张阁乡,1958年属于红光人民公社,1961年初并黄门、张广、张楼、赵庄、张阁5大队为张阁大队,1983年恢复原张阁大队,1983年属于张阁乡,1992年属于赵庙镇,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销张阁、张楼(1981年避重名更名张化庄)、张广庄3村委会并称今名会。 张阁村总人口6292人,耕地面积5624亩,15个自然村(张阁、杨洼、小张庄、韩庄、前王、后王、张楼、曹庙、张化庄、张广、潘庄、温任庄、小范庄、张祖庙、张寨)。 |
黄门村位于赵庙镇北部,北邻北八丈河与双庙镇隔河相望。双清路、高光路在此交汇。辖区面积5.9平方公里,总人口5096人,耕地4980亩。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黄门、范宋、赵庄三个村合并为黄门村委会、黄门村党总支。该村系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辖黄门、东范等8个自然村(黄门、东范、范老庄、赵庄、范庄、黄范、范长庄、宋庄)13个村民组。农作物以小麦、甘薯、大豆、葡萄为主。太和县东范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和黄门村轮窑厂在此落户。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22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
范寨村位于赵庙镇北部双清路西侧,省级公路——高光路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4613亩,总人口4428人。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来的范寨、西竹、东竹三个村合并而成,自然村(范寨、东竹、闫庄、王庄、西竹)。2006年成立范寨村党总支、村委会筹备组,2008年3月选举成立范寨村委会。现有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党员65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甘薯为主;工业经济以砖瓦窑业、养殖业为主。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6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2元。 |
胡集村位于赵庙镇西北部,西靠唐河与大庙镇隔河相望,北邻北八丈河与理兴镇隔河相望,高光路、赵胡路横穿其境。辖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总人口6247人,耕地5420亩。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将原来的胡集、大楼、长郢、范桥四个村合并为胡集村,下辖自然村有胡集、后范、范桥、范大楼、范小楼、范长郢。主要农作物有甘薯、小麦、大豆、中药材桔梗等。二三产业较为发达。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2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12元。 |
赵庙镇赵大村位于赵庙集西双李河西岸,辖12个自然村(赵大、赵小、王胡同、温楼、后刘、前刘、范勉、前韩、后韩、前后巴、李庄、董庄、未庄),17个村民组,辖区总面积5.2平方公里,总人口5128人,耕地4892亩。村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2006年村级区划调整时设立赵大村党总支,下设前韩、后刘、李魏、赵大四个党支部,现有党员87人。该村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和大棚蔬菜为主,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工业以中小型个私企业为主,现有六家,其中面粉加工企业2家,木材加工企业2家,家具厂、养殖场各一家。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创利税106万元。该村现有劳动力2700余人,其中富余劳动力1200人。80%以上的富余劳动力以外出务工经商为业。 |
巴楼村位于赵庙镇西南部、双清路西侧,交通十分便利。辖区总面积6.2平方公里,总人口5942人,耕地5220亩。由原来的孙楼、巴楼、前蒋三个村合并而成,下辖自然村巴楼、张庄、赵庄、后蒋、前蒋、小范庄、刘治庄、杨老寨、孙楼、孙竹园、孙大庄。农作物以小麦、甘薯和大棚蔬菜为主。辖区内的前蒋自然村是我镇工业集中区,太和县骏龙方便面厂和12家淀粉厂落户此地。2010年工农业总产值2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大棚蔬菜和红芋粉丝是这里的主导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