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陈集镇 | 隶属:阜宁县 |
行政代码:320923106 | 代码前6位:320923 |
行政区域:江苏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15 | 邮政编码:224000 |
车牌代码:苏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5.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9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5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万历年间,陈氏定宇兴集,名定宇集。身故后其子避父讳改称陈家集,简称陈集。
基本介绍:
阜宁县辖乡。1944年为陈集区,1959年改公社,1983年设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3.6公里。面积85.5平方公里,人口5.8万。新马公路横贯东西,苏北灌溉总渠通航。辖陈集、三殷、东营、西营、窑南、大刘、西季、樊桥、双河、姚场、大曹、岔头、石狮、胡庄、大郑、孟晏、张集、大陈、小陈、边胥、韦庄、岳庄、董舍、旗杆、后蔡、瓦许、卢庄、鹤周、停东、停西、老曹、汪朱、阴李、张管、桥头、贾周、条龙、郭李、公路、小曹、钟左4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荣誉排行:
2023年1月,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陈集镇为2022年度江苏省卫生镇。
2018年12月,第二批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名单出炉,陈集镇上榜。
文化旅游:
地处阜宁陈集镇的停翅港村,陈毅、黄克诚、曾山、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邹韬奋、范长江、贺绿汀、阿英、薛暮桥、孙冶方等大批文化名人都在此战斗生活过。这里曾是华中六省市政治、军事、
1941年9月,文学、戏剧家阿英一家在陈毅安排下住此。此后2个多月内,又有贺绿汀、范长江、邹韬奋等许多著名文化人士来此村居住。陈毅也常来走访,谈诗论文,一时该村文名大振,人们称此村为“文化村
1943年3月,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在副师长张爱萍的指挥下,于25日夜发动对侵占陈集日军的进攻,次日凌晨全歼守敌80余人。旧址本为陈集小街,长180多米,宽约4米。现小街基本格局未变。
该遗址占地约15000平方米,距地面约4米深,有烧土和夹沙印纹陶片。这次普查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钻探,探得在深4米处的灰黑色沙土层里夹有红烧土,灰黑色土层在15-25之间,还有少量的夹沙陶片。
苏北灌溉总渠在阜宁全长44.7公里,是盐城、扬州两地区前后118万余人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而挖成的。该渠的挖成,有效的解决了洪泽湖的排洪。灌溉期间,可引水浇灌2800万亩农田,淮河缺水年份
历史沿革:
1912年,设立陈集乡。
1940年8月,属阜宁县抗日民主政权第五区。
1942年春,改属新第五区。
是年夏,改为盐阜行署直属区。
1944年12月,直属区分设为陈集区和汪朱区。
1946年2月,又合并为陈集区。
1957年8月,撤区,设陈集乡。
1958年9月初,陈集乡、新沟乡合并成立陈集先进公社。
同年9月27日,改名为新沟先进公社。
1959年4月,析置陈集公社。
1983年9月,复置陈集乡。
2000年,撤销陈
万历年间,陈氏定宇兴集,名定宇集。身故后其子避父讳改称陈家集,简称陈集。…[详细]
薛仁贵征东扎营分东西两地,后改东营,西营合并为双营,故名。…[详细]
古时周村口有一大石狮而得名。1958年为周庄,兴隆两个生产大队。1983年为大周庄,兴隆两村。2001年为石狮村沿用至今。…[详细]
因驻地自然村胡姓居民居多而得名。解放初为胡庄村。1958年为胡庄大队。1983年为胡庄村。2001年,设立胡庄村民委员会。…[详细]
当地刘姓比较多,根据姓氏得名。解放初为大刘村。1958年改为大刘、岔头两大队。1983年又改为大刘、岔头村。2001年5月,两村合并设立大刘村村民委员…[详细]
根据当地大户姓氏而得名。1958年为姚场大队。1983年为姚场村。2001年,与大曹、双河村合并设立新的姚场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所在自然村庄名称得名。1958年为大陈、边胥生产大队。1983年为大陈、边胥两村。2001年为金星村沿用至今。…[详细]
因该村位于腰闸的东面而得名。2001年,设立闸东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因位于海边而得名。2001年设立海口村并沿用至今。…[详细]
相传古时有一条通涟水的大路横贯境内,曾有一官轿路过此地,路旁住户都姓郑,得名“官路郑”,后命名官路村。…[详细]
根据当地大户姓氏(钟、左)得名。1958年为钟左大队。1983年为钟左村。2001年,设立钟左村民委员会。…[详细]
因当地大户姓氏韦岳而得名。1958年为韦岳、岳庄两大队。1983年为韦岳、岳庄两村。2001年,两村合并设立韦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民国时,有个许姓地主,砌了两幢瓦屋庭院,周围很有名气,人们称此“瓦屋许”,也称“瓦许”,故名。…[详细]
古时周姓后裔于清朝做了官,在门前竖一旗杆,定地名旗杆周,故名。…[详细]
因鹤周庄南边有一条大河,形状像鹤一样,得名鹤周,后来演变成郝周。…[详细]
因所在村郭、李姓氏较多而得名。1958年为郭李生产大队。1983年,改设为郭李村委会并沿用至今。…[详细]
该村中间有一个100多亩在的水塘,小塘中心有个直径30米大的高土墩子露出水面,古时有人发现凤凰曾在此停翅而得名。…[详细]
在村庄内有一大塘,塘边住一姓朱人家而得名。…[详细]
因空寺村有一个空寺庙而得名。1958年为阴李,桥头,张管三个生产大队。1983年为大阴李,桥头,张管三个村。2001年为空寺村沿用至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