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油坊店乡 | 隶属:正阳县 |
行政代码:411724204 | 代码前6位:4117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83.5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6万人 |
人口密度:约43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末,朱、韩二姓建村,称朱韩庄。因地处正阳至汝南埠交通要道,过往客人常在此歇息,渐演变为过路店,后有八户村民以开油坊谋生,改称油坊店。
基本介绍:
一、基本概况
油坊店乡位于正阳县城东23公里处,省道明临路贯穿全境,东距106国道60公里,西距107国道60公里,南距312国道35公里,北与新蔡隔汝河相望,交通便利。全乡辖14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行政区域面积83.57平方公里,耕地7.9万亩,总人口3.6万人。
二、经济特色
1、种植业
以郑州9023为主的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6.4万亩,占80%以上;花生品种改良4万亩,扩大地膜花生1.5万亩,花生年产量达1400万公斤;建成了500亩明月梨生产基地。
2、养殖业
以发展优良生猪为主,年出栏生猪8万头以上,发展了牛、羊
历史沿革:
明末名朱韩庄,后演变油坊店,始有油坊店之名。
明属汝南里。
清属汝南保。
1921年属五区。
1945年分属中心庙、汝南埠2乡。
1947年分属汝南埠、王勿桥2乡。
1949年属汝南埠区。
1956年分属油坊店、汝南埠2个中心乡。
1958年属汝南埠人民公社。
1966年成立油坊店人民公社。
1983改称油坊店乡。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明末,朱、韩二姓建村,称朱韩庄。因地处正阳至汝南埠交通要道,过往客人常在此歇息,渐演变为过路店,后有八户村民以开油坊谋生,改称油坊店。…[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相清末,余姓始居,名余庄。因汝南至息县的古道从村中穿过,名余夹道。后演为余甲。…[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孙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建村,因有前孙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赵姓从今汝南县逃荒于此定居,因此地古为交通要道,赵姓在此开店,名赵店。…[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吴姓从固始县迁此定居,因地势高,称吴岗。嘉庆年间,雷姓由今雷堰迁此,其势渐大,改称大雷岗。…[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陈姓最早在此建村,因村东多冲田,故名。明属汝南里。清属汝南保。1921年属油坊乡。1932年属油坊店联保。1945年属汝南埠乡。1950年属余楼乡。1…[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唐初,金姓在此始居,建楼成村,名金楼。后周姓迁此,其势渐大,遂改周楼。…[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贺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建村,为防盗匪筑有寨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初,王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分前后定居,因处汝河故道土岗上,名前王岗、后王岗。…[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陈姓从大陈寨迁此定居,名陈寨。…[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嘉庆年间,方姓从北小罗庄(今新阮店乡)迁此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末年,吴姓始居,建有土楼,名吴楼。明末,部分吴姓分建小吴楼,遂改为大吴楼。…[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贺姓从小贺寨迁此建村,故名。明属汝南里。清属汝南保。1921年属油坊乡。1932年属油坊店联保。1945年属汝南埠乡。1949年属张寨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清乾隆年间,阚姓逃荒于此定居,未免重名,称大阚庄。…[详细]
正阳盛产珍珠豆型花生,种植历史悠久。花生籽仁富含脂肪,含量一般在53%左右,有的品种高达57%,花生油清香浓郁,品质优良,是人们喜爱食用的植物油。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饱和脂肪酸占20%,并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