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永兴镇 | 隶属:正阳县 |
行政代码:411724107 | 代码前6位:411724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6 | 邮政编码:463000 |
车牌代码:豫Q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9.9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17万人 |
人口密度:约2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清嘉庆年间,铜阳寺店一客商迁此开设店铺,以永久兴旺之意取名永兴铺。
基本介绍:
一、基本情况
正阳县永兴乡地处淮北平原,位于正阳县东南部,东与息县彭店、路口二乡接壤,西临开龚路,107国道,北接明临路。全乡总面积89.9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45个村民组,耕地86946亩。总人口27158人。
二、经济特色
主要盛产小麦、西瓜、玉米、花生、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生猪、黄牛为主,林业生产等发展迅速。
三、基础设施
全乡村村通有柏油路,油路总里程达65公里。邮电通讯发展迅速,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电力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
四、数据统计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44亿元,财政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分属新兴、柔远2里。
清嘉庆年间名永兴铺,改属新兴、柔远2保,始有永兴之名。
清沿明制。
1921年属二区。
1945年分属铜钟、王勿桥、王店、王牌寺4乡。
1947年属王店、铜钟、王勿桥3乡。
1949年分属铜钟、王牌寺2区。
1956年属王勿桥、永兴铺2个中心乡。
1975年成立永兴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永兴乡。
2009年改设永兴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康熙年间,赵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村内有庙,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谢、马、方、魏等十多户近百余人从湖北麻城迁此定居,为图吉利,取村名万安。因正息故道穿村而过,清嘉庆年间设店兴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余姓在此建村,名余庄。明属柔远里。清属柔远保。1921年属清洁乡。1932年属杨店联保第九保。1945年属王牌乡第十五保。1950年属杨店乡。1…[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从呈兴店迁此,因此处是通往息县要道且为交叉路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高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建村,故名。明属新兴里。清属新兴保。1921年分属永兴乡、善邻乡。1932年分属永兴、善邻联保。1945年属铜钟乡第九保。19…[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邱、吴二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因建有土楼四座,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吴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名吴庄。清初,相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名相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屈姓从湖北麻城迁此筑楼成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盛姓从铜钟大盛庄迁此,名盛庄。后因盖有楼房,遂更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部分商人由铜阳寺店(今息县)迁此开店铺,逐渐形成集镇,为使之兴旺发达,名永兴铺。为区别今永兴镇政府集镇,群众简称永兴。…[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陈姓兄弟二人从湖北麻城迁此,兄居南名大陈庄,弟居北称小陈庄。…[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王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名王庄。后王姓另建新村,遂改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杨姓从湖北麻城迁此,名杨庄。1950年更为徐杨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