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子岸镇 | 隶属:濮阳县 |
行政代码:410928109 | 代码前6位:4109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车牌代码:豫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6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11万人 |
人口密度:54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4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村因建于瓠子河支流东岸而得名子岸。又据程氏家谱记载:“大明永乐二十二(1424)吾十五世祖万蒲自城东老什寨迁于开州南二十五里东子岸。”清初成集,称子岸集。
基本介绍:
子岸镇位于濮阳县城南12公里处,濮渠路、子白路纵贯全境,农业生产基础较好,油气资源丰富,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41个行政村,4.6万人,6.8万亩耕地。
子岸镇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流长。因位于古瓠子河东岸而得名。汉武帝时东郡濮阳即今子岸乡故县村。汉光武帝刘秀曾被王莽追至子岸,时值秋后,一马平川,光武帝无处藏身被一梨地老汉用土掩埋在地墒沟,莽至,不见秀,乃令三军掘地找寻,留下四个掘地村的典故。宋时真宗率寇准等人抗契丹时曾被子岸乡化寨三百余村民救驾,该村被赐封“护驾村”。明清时养鱼种藕,植桑养蚕,熙熙攘攘,桑间濮上,渔歌互答,一派繁荣景象。
子岸镇以发展工业的理念,积极推进农业产
历史沿革:
1944年属濮阳县第五区。
1956年为濮阳县子岸乡。
1958年成立子岸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子岸乡。
1987年属濮阳县。
2013年改置子岸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本村原名子岸,因村居瓠子河北岸得名。明初,村西建有西子岸村,改为东子岸,后成集,故名子岸集。…[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清嘉庆丙寅年《开州志》记载:原名小营庄。民国初,因居大王掘地西,改为西掘地。…[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史氏家谱记载:“明崇祯三年(1630),吾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建村,取村名史家寨。”民国初期,因靠近大王掘地,改为史掘地。…[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赵氏家谱记载:明崇祯十年(1637),赵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筑寨建村,取名为赵家寨。因距大王掘地很近,民国初,改称赵掘地。…[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至此。刘秀突然失踪。王莽令部下掘地三尺,无果。明初,王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大王掘地。…[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时此处为通往汴京的官道。张氏在此开店,取名店子上。清末,演变为店当。后分为两处,该处居西。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宋时此处为通往汴京的官道。张氏在此开店,取名店子上。清末,演变为店当。后分为两处,该处居西。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陈氏家谱记载:明末,陈氏自山西洪洞迁居丁村。民国初,陈氏人多,改村名为陈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祟祯三年(1630),王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王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崇祯七年(1634),冯氏迁此建村建村,取名冯丁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孙河沟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张氏自山西洪洞迁此东西河沟村之间,故名中河沟。后张氏人多,民国初,改为张河沟。…[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至正二十四年(1344),此地是黄河故道,后黄河南移,留下一条河沟。明洪武年间,段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段家寨。1939年,因邻村都称河沟,遂改…[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此地是黄河故道,后黄河南移,留下一条河沟。明洪武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因居孙河沟南,取名前河沟。后改称李河沟。…[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季家寨村历》记载:明祟祯四年(1361),季氏自阁丘(现葛邱)迁此筑寨建村,取村名季家寨。…[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清嘉庆丙寅年《开州志》记载:“(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过卫,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故村名五鹿。民国时,演变为鹿城。…[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汪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马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吾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称马寨。以其东西各有马寨,而更为中马寨。…[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高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高氏家谱记载:“清道光十年(1830),高氏迁此建村,取名高堡。1915年改为高家铺。1952年简称高铺。…[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杨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卓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十年(1412),吾氏自山西省洪洞屯里村迁至古澶州南大贾村”。后因卓氏人口增多,约明成化年间,又改为卓贾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蔡氏家谱记载:明初,蔡氏从山西省洪洞迁于古澶南东、西两子岸村之间,取村名中子岸。…[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文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八年(1375),文氏从山西省洪洞迁此建村。取名文家寨,简称文寨。…[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柳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西柳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谢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吾族自山西洪洞迁于古澶南齐劝村。”取名齐劝。…[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田氏家谱记载:“北宋时,契丹进犯,寇准促真宗驾临澶州。吾村出三百名壮士,持长矛护驾,故名护驾寨。帝还都,思御寇之功,发币赏之。王强矫命而杀之,帝觉而…[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岳辛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高氏家谱记载:“吾高氏原籍渤海析居。明永乐三年(1405),迁居濮阳西子岸。”因建于瓠子河支流西岸,取名西子岸。…[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沙窝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子岸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为濮阳故城遗址。据清嘉庆丙寅年《开州志》记载:“濮阳故城在州治西南二十里汉旧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清道光年间,王氏从本县花园屯迁居孙家梁庄。后孙氏绝,改为王家梁庄,简称王梁庄。…[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迁民时称邹家铺,后简称邹铺。…[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崔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七年(1409),崔氏自内黄县碾子头迁于梁庄南建村,取名崔家梁庄。后简称崔梁庄。…[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本村庙钟记载:明洪武年间,名为梁庄。明永乐年间,刘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改村名为刘家梁庄,简称刘梁庄。…[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李子、李园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迁入此地,以兄弟二人姓名取名李子园,后演变为梨子园。…[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陈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年间,陈有亮、陈有杰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迁入此地。明永乐末年(1424),陈氏户大,定名大陈。…[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初,桑氏三家在距离澶州南城(今故县)东三里处开店,故取名三家店。清咸丰年间,改名为三里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