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鲁河镇 | 隶属:濮阳县 |
行政代码:410928108 | 代码前6位:4109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车牌代码:豫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38万人 |
人口密度:58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4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2011年设镇,因镇政府驻鲁河得名。据《宋史》记载:开宝四年,河决澶州,后河南徏遂成大坡,南北约十余里,东西如之,亦为黄河分流,其水由州南界流入,东经八里庄为马颊河,又东为柳青河,又东为鲁家河。又东会入瓠子河入濮州界。考其名称,因经鲁家庄而得名。后村改称鲁家河,简称鲁河。
基本介绍:
鲁河镇位于美丽的国家卫生城、文明城、园林城、优秀旅游城濮阳市东南15公里处,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耕地6.4万亩。
近年来,鲁河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以工兴乡""战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创造最佳的投资创业环境。规划建设的鲁东工业区,鲁西养殖区已初具规模,全乡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21家,以投资在千万以上的金信面粉有限公司、神龙、银源纺织品有限公司和广源养殖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面粉、纺织品、畜产品三大支柱产业。
作为农业大乡,鲁河盛产优质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素有濮阳""小粮仓""之美誉。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优势,
历史沿革:
1949年属濮阳县八区。
1957年为濮阳县鲁河乡。
1958年属杜堌公社。
1960年更名鲁河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鲁河乡。
1987年属濮阳县。
2011年改置鲁河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南孟社区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鲁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十三年(1415),鲁氏自山西洪洞迁于黄河支流鲁河处建村定居,取名鲁家河。后简称鲁河。…[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年间,刘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故名刘家坊,简称刘坊。…[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此处为金堤北杨村的外庄地。杨族长为便于耕种,将其子孙两户分此建村,因村四周环水,故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许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故名许家屯,简称许屯。…[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年间,李氏先祖自山西洪洞迁入此地建村。后来,李氏、张氏、王氏等陆续迁入。因李氏人口较多,故名李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清雍正二年(1724),高氏自西子岸迁此建村,名高家庄。1952年,简称高庄。…[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贾氏五世祖从本县河南坡迁居田路镇(现鲁河镇田庄)。后因被重兵围剿,贾氏几户避难迁此建村,故名贾庄。因大队重名,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春秋时期,伍子胥困卫地,边吕曾在此安营扎寨。明永乐年间,郭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寨村。清代,因处金堤河南岸,改名为南寨村,俗称南寨上。简称寨上。…[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邢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鲁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原巴家河部分村民,因嫌地势低洼,南迁此地建村,取名前巴河。…[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巴氏从山西洪洞迁此一黄河支流处定居,名巴家河。清末,因部分村民南迁建村取名前巴河,故原村改称后巴河,也称大巴河。后巴河分为三村,居东,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巴氏从山西洪洞迁此一黄河支流处定居,名巴家河。清末,因部分村民南迁建村取名前巴河,故原村改称后巴河,也称大巴河。后巴河分为三村,居中,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巴氏从山西洪洞迁此一黄河支流处定居,名巴家河。清末,因部分村民南迁建村取名前巴河,故原村改称后巴河,也称大巴河。后巴河分为三村,居西,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梁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梁氏从本县梁昌湖迁此,取名梁家庄。后分为东梁庄和西梁庄两村。解放后又统称梁庄。因大队更名,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赶至此地。逃往一片柘桑林中,得以避难。后人在此定居建村,故名柘桑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田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鲁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明《嘉靖开州志》记载:“什八郎寨即什八郎里。相元设千户,屯兵于诸寨,因名”。据考,千户名为什八郎,后因季姓人多,改名季什八郎。…[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元代设千户屯兵于诸翟,即什八郎寨。清末杨氏在什八郎寨西建村定居,故名西杨什八郎。…[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末,安氏从季什八郎迁居此地,故名安什八郎。…[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村民从季什八郎南迁一千米建村,因王姓人多,故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末,杨氏从季什八郎南迁建村。因村小,俗称小什八郎。土改时期,改为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部分村民从后白楼南迁0.5千米建村,取名前白楼。…[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孔氏家谱记载:元初,孔氏从山东曲阜迁居北游店。明洪武二年(1369),又移居此地。后建楼,因外墙用石灰粉刷,外人赠村名大白楼。后分为两村,即前、后白…[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孔氏家谱记载,元初,孔氏从山东曲阜迁居北游店。明洪武二年(1369),又移居此地,后建楼,因外墙用石灰粉刷,外人赠村名大白楼。后分为两村,即前、后白…[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孔氏家谱记载:元初,孔氏从山东曲阜迁居北游店。明洪武二年,又移居此地。后建楼,因外墙用石灰粉刷,外人赠村名大白楼。后分为两村,即前、后白楼。1970…[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年间,顾氏三兄弟自山西洪洞迁来,二弟顾二头居此,故名顾二头,后简称顾头。…[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翟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鲁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据高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高氏从山东益都县懒柳村集马道街迁此大庙旁定居建村,故名高庙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马、刘两姓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名马刘庄。清代,有铁姓家族从户部寨迁于此地。当时受封建迷信影响,忌讳村北什八郎,又因马家后继无人,故改名为铁…[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1960年,雨水较大,已成水灾。户部寨乡以北金堤河两岸几个村庄受灾严重。因准备修水库,部分村民自本县户部寨乡移居此地建村。原属濮阳县农场管辖,后改称新…[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前杜固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鲁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后杜固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鲁河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一古庙住过。临走时,在庙门上留下“龙宿”二字。后人迁此定居,故名龙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王、朱、刁等姓从山西洪洞迁此一古寺附近建村,分别取名王小寺、朱小寺、刁小寺。民国初期,因人口增多,三村连成一村,取名小寺上。1991年,经…[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王、朱、刁等姓从山西洪洞迁此一古寺附近建村,分别取名王小寺、朱小寺、刁小寺。民国初期,因人口增多,三村连成一村,取名小寺上。1991年,经…[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顾氏三兄弟自山西洪洞迁来,老大定居于此建村,取名顾家庄。…[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明万历三十九年古碑记载:原名杨堌集,后演为丈古集。…[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光绪年间,杜氏从杜家庄南迁百米建村,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十家台。后因杜氏人口增多,改名杜家庄。清光绪年间,部分村民迁居村南建前杜庄,改称后杜庄。…[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永乐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建村,取名李家屯。…[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窦氏从开州东窦堤迁此建村。因盖有楼房,故名窦家楼,后简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朱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朱氏自山西洪洞迁于开州东南四十五里杨堌集东北隅一里处,建楼房数座,故名朱家大楼。明万历年间,改名古瓦屋村。清中期,黄河泛滥…[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王氏从本县黄滨迁居此地,故名王家庄,简称王庄。因村中有一部分龙姓居民居住,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1982】104号”文件批准,更名为…[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孟氏家谱记载:亚圣五十四代孙孟诚公,字信斋,本邹县人。明初,因避兵乱,迁至大名府开州城东南四十五里处,故名南孟村。明中期,因孙南孟改为后南孟,改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孙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南孟村北,取名孙南孟。明中期,改为后南孟。1978年,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来此建厂。1980年,因土地调整意见不合,后南孟被…[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永乐年间,孙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南孟村北,取名孙南孟。明朝中期,改为后南孟。1978年,中原油田采油一厂来此建厂。1980年,因土地调整意见不合,后南孟…[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张氏从本县胡庙迁此定居,名张家庄。后简称张庄。因文留公社也有张庄村,为避免重名,1982年经濮阳县人民政府“濮政[1982]104号”文件批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