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胡状镇 | 隶属:濮阳县 |
行政代码:410928110 | 代码前6位:410928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3 | 邮政编码:457000 |
车牌代码:豫J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70.6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4.9万人 |
人口密度:69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5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此地原为胡柳坡,宋代出状元李迪,后人称胡柳坡状元,简称胡状。
荣誉排行:
2022年12月,胡状镇入选2022年河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9年12月,胡状镇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基本介绍:
胡状镇位于濮阳县城东南20公里处,辖55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48223人,耕地76344亩,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排灌便利,是高效农业的良好开发基地。2003年该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完成乡镇企业产值3.86亿元,入库税金115万元,财政收入4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
胡状镇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境内106国道贯穿南北,有县级公路2条,实行了村村通油路,处京九、京广铁路大动脉中间,外销渠道畅通;境内有移动通讯基站3个,全乡实现了村村通电信,通讯无盲区。
胡状乡地处-腹地,油电资源丰富,生产场地充裕,-五厂的开发和建设为胡状乡提供了丰富的油电资源,油田占
文化旅游:
程庄遗址位于濮阳县胡状镇程庄村东南600米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附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向北7公里是南宋以前的黄河故道。遗址为一丘形台地,顶部高出地面约6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开州志
历史沿革:
1944年属濮阳县六区。
1956年为濮阳县胡状乡。
1958年成立胡状公社。
1984年属濮阳市郊区,同年改设胡状乡。
1987年复属濮阳县。
2013年改置胡状镇。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此地原为胡柳坡。北宋时,当地出状元李迪,后人遂俗称胡柳坡状元,后简称胡状。1980年居民分居四村,因此处位于胡状中部,故得中胡状村。…[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此地原为胡柳坡。宋代,当地出状元李迪,后人遂俗称胡柳坡状元,后简称胡状。1980年居民分居四村,因此处位于胡状南部,故得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此地原为胡柳坡。北宋时,当地出状元李迪,后人遂俗称胡柳坡状元,后简称胡状。1980年居民分居四村,因杨姓多,故得名杨胡状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此地原为胡柳坡。宋代,当地出状元李迪,后人遂俗称胡柳坡状元,后简称胡状。1980年居民分居四村,因此处位于胡状北部,故得后胡状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据宫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宫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筑寨建村,名宫寨。…[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后期,李氏有一朝廷官员举家被抄,村民外逃。后有李氏五人返原址建村,取名五家合,后演为五河。…[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柳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冯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冯氏自山西洪洞迁到此处,筑寨建村,名为冯家寨,后简称冯寨。…[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中国集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石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人财两旺,骡马成群,喂马石槽很多,故名石槽。…[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薛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开店谋生,名为薛家店,简称薛店。…[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牛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杨大张西,故取名牛大张。…[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杨、张二姓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名杨大张。…[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氏原居杨大张,后因和杨姓不和,迁此建村,取名张庄。明末改为中大张。1958年又改称张大张。…[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张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先祖自山西洪洞迁居杨大张村东。故名东大张。…[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战国时,燕国羊角哀与左柏桃二人结伴求仕,路经此处遇雪阻行,盘费用尽。“左”执意推“羊”携余费而行,后“左”冻饿而死。“羊”于楚国得仕即返“左”葬之处,…[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战国时,燕国羊角哀与左柏桃二人结伴求仕,路经此处遇雪阻行,盘费用尽。“左”执意推“羊”携余费而行,后“左”冻饿而死。“羊”于楚国得仕即返“左”葬之处,…[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汤氏自睢州(今商丘市睢县)迁此定居成村,故名汤庄。…[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贾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姚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张赵楼由张庄、赵家庄和小楼三个自然村组成,故得名张赵楼。…[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裴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裴氏自濮阳城北西白仓迁此定居,取名小白仓。1971年改为新白仓。…[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程庄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炉里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刘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刘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以卖盆为生,故取名盆刘。…[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氏从鲁河乡寨上村迁居此地,因周围地势高,叫郭岗。后郭氏绝,晁氏从清河头乡晁五星迁来,改名为晁岗。…[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郭氏家谱记载:元代之前村名焦家寨。明成化年间,郭绅从胡状迁居此地。郭绅之子郭洽家中富裕,盖楼一座,改村名为郭家楼,后简称郭楼。…[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孟氏家谱记载,明崇祯年间,孟氏自后柏桃村迁居此地,取名孟庄。…[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牛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牛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取名牛家庄。民国初,因建有西牛庄,改称东牛庄。…[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柳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居住,建立前后柳寨,居北,故称后柳寨。…[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雷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雷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名雷家庄,后简称雷庄。…[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安氏家谱记载,明崇祯九年(1636),安氏从内黄县迁居此立村,故村名安村。…[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黄氏家谱记载:明末黄河泛滥,黄氏从本县河南坡迁居此地,取名黄家村,简称黄村。…[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高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高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喂耕牛较多,俗称牛家庄。民国初,村东建东牛庄,本村改称西牛庄。…[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李氏从山西洪洞迁居开州东南陈家寨,因村内庙中草长茂盛,故改名草庙村。后分别建东、西草庙村,原村改称中草庙村。…[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1380),李氏从山西洪洞迁居开州东南陈家寨,因村内庙中草长茂盛,故改名草庙村,后分别建东、西草庙村。居东,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安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张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尚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取名尚家寨,简称尚寨。…[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唐贞观年间,此地有一插花庙,后人在此庙旁建村,故名插花庙村。…[详细]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宋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宋氏自山西洪洞迁据此地,取名宋家寨,后简称宋寨。…[详细]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贯寨村是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胡状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岗上,古称历山,相传为舜帝躬耕之处。明永乐年间,刘、崔二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取名崔岗上。后崔氏绝刘氏兴,改称刘岗上。…[详细]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岗上,古称历山,相传为舜帝躬耕之处。据王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王氏迁居此地,故称王岗上。…[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岗上,古称历山,相传为舜帝躬耕之处。据杨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杨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岗上建村,取名杨家岗上,简称杨岗上。…[详细]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岗上,古称历山,相传为舜帝躬耕之处。据明永乐年间,张氏自山西洪洞迁居岗上北侧,故名后岗上。…[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史氏自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后因邻近胡马羡,改为史马羡。…[详细]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张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取名张家庄。清康熙年间,因张家庄属胡马羡管辖,改称张马羡。…[详细]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谷庄。清康熙年间,谷庄属胡马羡管辖,故改名谷家马羡,简称今名。…[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胡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吾氏自杨岗村西迁4里落户。后因出一名武贡生,骑骏马返家,村民羡慕,故取名胡马羡”。…[详细]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董氏自本县迁居此地,仍袭原名。…[详细]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柳清河水陆码头,故筑防水城。由于往来人多,商业繁荣,故以留客之意,取名留城集。明隆庆年间,史军村出一官员后,集市移到史军村,改名留城。…[详细]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李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年间,李氏从山西洪洞迁居此地,筑寨建村,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永乐年间,李氏自山西洪洞迁居此地,因地势较洼,环村积水,故名李家海。…[详细]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王氏自山西繁峙县迁居此地,取名王家庄。六世祖王崇庆于明嘉靖年间授尚书后,移居开州城,故将其老家改称为老王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