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周口市 > 西华县 > 西夏亭镇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西夏亭镇

地名:西夏亭镇隶属西华县
行政代码:411622101代码前6位:4116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车牌代码:豫P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66万人
人口密度:约1530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7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春秋时代,此地为陈国司马夏御叔封邑,其妻夏姬与陈灵公有染,为躲避陈灵公,其子夏徵舒便为母先后在西华城东、城西修亭居住。周定王姬瑜八年(前599),夏徵舒一怒射杀陈灵公,自立为陈侯。因两亭隔城相对,所修建凉亭被后人称作东夏亭、西夏亭,故名。

基本介绍:

西夏亭镇位于河南周口西华县。

西夏亭镇位于西华县西中部偏南,距县城18公里,东临黄桥乡和泛区农场,西连逍遥镇,南与商水县的张明 乡隔河相望,北依颍河与艾岗乡为界,东与叶埠口乡接壤,总面积37平方公里,

-

行政规划

辖后朱村、杨场村、胡寨村、朱湾村、谭庄村、大丁张村、王庄村、曹湾村、奉仙寺村、后寨村、高庄村、

周口市西华县西夏亭镇

展庄村、磨台村、前高村、司渡口村、前仓村、张庄村、竹元村、方庄村、杨庄村、陆城村、袁庄村、后仓村、前集村、庄铺村、张百楼村、吴庄村27个村民委员会,65个自然村,176个村民组,人口56594人,耕地76496亩,人均1.42亩。

-

+查看详细西夏亭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12年12月,第七批河南省省级生态乡镇名单公布,西夏亭镇上榜。

文化旅游:

胡寨遗址

胡寨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胡寨村内。为方形台地呈东向西倾斜状。因村民历年动土现存面积有万多平方米从四周断面看文化层厚至米。上层土质呈深灰色下层呈浅灰色。土质松软杂有黄土和较多的红烧土土块。遗址上

胡寨西遗址

胡寨西遗址位于西夏亭镇胡寨村西里。面积万平方米出土器物以泥质灰陶为主红陶较少有圆底釜鬲足。素面和粗、细绳纹都有。屈商、周文化遗址。西夏亭遗址西夏亭遗址位于西夏亭镇西夏亭村西北面积约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元称倡议集。

明称西夏亭。

1912年属西华县第三区署,为西夏亭镇公所。

1948年建政时为第三区。

1956年改称中心乡。

1958年成立西夏亭公社。

1960年划归黄泛区农场。

1962年复归西华县,称西夏亭区。

1965年复称西夏亭公社。

1984年改称西夏亭乡。

1987年撤乡建镇至今。

西华县
后朱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初,朱姓一族从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定居,发展成村落,因地处西夏亭集后边,取名后朱。…[详细]

杨场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代,从宁夏迁来一族杨姓的回民,家业发展很快,拥有很多土地,在村中建起一个很大的晒粮、打粮场地,故得名杨场。…[详细]

胡寨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代,因当时张姓居多,胡姓次之,且寨中有一高岗,得名张岗寨。清初,胡姓家族逐渐发展壮大,人口超过了张姓,更村名为胡寨,故名。…[详细]

朱湾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有朱姓人家迁此定居,发展成村,因村庄建于颍河河湾处,故名朱湾。…[详细]

谭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几户谭姓人家,在此地定居。随着人口的增多,发展成村,故名谭庄。…[详细]

大丁张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张姓一族在此定居,几十年后,百业兴旺,村庄规模渐大,筑起一道环村寨墙,得名大墙张。清初,又迁来一族丁姓人家同住,村庄规模更大。到…[详细]

王庄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从安徽霍丘县水牛寺迁来一户王姓人家,户主叫王之福,迁到西华县城西南15千米处落户,发展成村,得名王庄。…[详细]

曹湾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12户曹姓人家在此建村,因住处紧靠颍河河湾,故名曹湾。…[详细]

奉仙寺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村内有一无名寺庙,庙内有一和尚,名叫奉仙,此人积德行善,对村民帮助很多。奉仙圆寂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个村取名奉仙寺。…[详细]

后寨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从外地来了一家人,家主名叫张工义,绰号张百忍,精明能干,善于经营,逐渐成了这一带有名的财主。有一年这里长出了两片桑树林,桑树的第二层为桑白皮,是…[详细]

高庄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高姓一族在此定居,发展成村,得名高庄。…[详细]

展庄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两户人家在此定居,一家姓崔,一家姓展,因崔姓人口较多,通过协商取村名为崔展庄。清末,崔姓后继无人,展姓人丁兴旺,遂改村名为展庄。…[详细]

磨台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族人,族长名叫李奉仙,初迁来时住在北一华里处(即奉仙寺),后来从奉仙寺搬至此地,因居住地中间高周围低,形如磨盘,故名磨台。…[详细]

前高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几户高姓人家,在西夏亭集前(南)边定居建村,取名前高。…[详细]

司渡口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陆河寨。清初,此处开设一个渡口,由司姓村民经营,故名司渡口。…[详细]

前仓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后寨村财主张百忍,在后寨的东南方向盖了两座仓库。后来,从外地迁来一些人,在这两座仓库旁住了下来,发展成了两个村庄。按照地理位置,分别取名前仓门、…[详细]

张庄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外地迁来了几户张姓人家在此定居,发展成村,故名张庄。…[详细]

竹元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从外地迁来几户人家,在此建村,因当时这里有一个大竹林,故名竹园。…[详细]

方庄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宁夏迁来方、桑、海三姓,定居两处,方、桑姓定居一处,海姓定居另一处。当时,因桑姓人多,取村名桑庄,另一处海姓居住地称海庄。到了清代,方姓逐渐壮…[详细]

杨庄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一户杨姓人家从山西迁居至此,因村西是个堤堰,故得名堰杨。1938年,黄水泛滥冲坏堤堰。1949年,因村庄规模较小,改名小杨庄。2016年,村庄规…[详细]

陆城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商代,此地为人工饲养菜鹿之地,因规模较大,犹如城池,故名鹿城。明末建村,为防匪患,修筑寨墙,演变为陆城,故名。…[详细]

袁庄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初,袁氏家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处定居,发展成村,得名袁庄。后袁姓家族人丁兴旺,分出一支迁到东夏亭镇北街外定居,称东袁庄。…[详细]

后仓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后寨村财主张百忍,在他的庄园西南方建起一前一后两座仓库。到了明末,从外地来了一些人,和看管仓库的人在那里定居下来,发展成为村庄,距后寨村较远的叫…[详细]

前集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从外地迁来了一家人,主人叫张工义,绰号张百忍,由于他精明能干,善于经营一切事物,成了这一带有名的财主。有一年这里长出了两片桑树林,由于桑树的第二…[详细]

庄铺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春秋战国时代,庄子周游列国时,病死在这里,并埋葬于此。清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朱姓人家,在庄子墓的西边定居下来,他们出于对庄子的仰慕,取名为庄子墓村。解…[详细]

张百楼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建村,原名马斜湾。当时京城朝中小王爷私访到连桥村,被赵智堂之父囚于该府水牢,后被京城援兵救出。小王爷夜宿时见一楼房上长出一棵小柏树,赐村名柏楼。后…[详细]

吴庄村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吴氏家族聚居此地,发展成村,得名吴庄。…[详细]


以下地名与西夏亭镇面积相当:
到西夏亭镇必去著名景点

西夏亭镇相关名人

西夏亭镇特产与美食
西夏亭镇民俗文化
西华县行政区划:
閺冨懏鐖堕幖婊呭偍
返回电脑版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