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田口乡 | 隶属:西华县 |
行政代码:411622200 | 代码前6位:411622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94 | 邮政编码:466000 |
车牌代码:豫P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7万人 |
人口密度:约50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北宋时,此地为运粮河渡口,田姓船夫在此摆渡为生,得名田家口,简称田口。乡政府驻田口村,故名。
基本介绍:
西华县田口乡位于县城东北6公里处。东临东夏亭镇和清河驿乡,西接红花集镇,南临城关镇、皮营乡、周口监狱,北连聂堆镇、西华营镇,属于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全乡辖17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乡域面积45平方公里,46708亩耕地,33000口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平原农业乡。
田口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有商高宗皇陵遗址。
田口乡地理环境优越,平川千里,一望无垠。贾鲁河、清水河蜿蜒境内,为全乡农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田口乡农业发展一马当先,农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现已形成以“果、菌、瓜、菜、牧”五大特色为主,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产业格局,已成为周口市农业结构调
文化旅游:
商高宗陵遗址位于田口乡陵前村后属仰韶、龙山文化和汉代遗址。面积约万平方米。仰韶期的红陶分夹砂和泥质两种彩陶为网纹。龙山文化的鸭嘴形鼎、足根有指窝灰色、素面和磨光的陶罐。还有商代陶器及汉代墓葬
历史沿革:
1975年析聂堆公社的14个生产大队,置田口公社。
1984年改为田口乡至今。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北宋时,赵匡胤运粮河从此经过,形成河南岸北,为方便通行,有田氏夫妇在此摆渡,得名田家渡口,逐渐聚居成村,后演变为田口,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北宋末年,由皮营的楼陈村,迁出一部分人定居于此,后发展成村,因村民大多姓陈,且村中建有楼房,故名陈楼。…[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从聂堆镇宋岭村迁出一族人定居于此,发展成村,因村民多为宋姓,且此地曾驻扎有军营,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初,因村中许姓居民较多,且三国时期曾有军队编营驻扎,故取村名许营。宋中期,村中许姓湮灭,由田口村迁入田姓居民定居,仍沿用原村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中期,崔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定居,繁衍发展形成村落,故名崔庄。…[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唐长寿二年(693),浙江省宁波府横山县南小张庄张氏来田口集做生意,发家后在此定居建楼,名曰望京楼。后发展成村,因楼过于高大,故名张大楼。…[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秦置长平城,汉改董阳城,“董阳既同阳城”,“同阳之名”见《水经注》。《中国古地名大词典》载:战国魏地,汉置县,属汝南郡。宋代以后城池不复存在,由董…[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李自成带兵企图挖掘商高宗陵墓时,命令出动骡车百辆,得村名骡车李,后演变为罗车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中期,从张大楼迁出一部分人到此地定居,因当中王姓人数最多,取名王贯庄。随着发展有人建起了楼房,改名王贯楼。…[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春秋时代,从陈国(今淮阳县)迁出一家族,西行到此地,发现一大土岗,与昆山相连,遂定居于此,发展成村,后取名春秋岗。…[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聂堆镇思都岗村附近的连庄(今已无存)迁出一部分村民到此定居,发展成村,因村民中陈姓、李姓居多,故称李陈。…[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洪武年间,从护挡城村(今属红花集镇)迁来一族人在此建村,因定居在商王高宗陵西面,故名陵西。…[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中期,张姓一族人从太康县迁此定居,渐成村落,因村庄位于商王高宗陵前面,故名陵前张。后随时间推移,演变为陵前,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末,从奉母镇的营岗村迁出一族庞姓人家来此地定居,因人多庄大,取名大庞。1982年,因清河驿乡也有一个大庞村,为便于区分,更名为庞那。…[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中期,从红花集迁出一族人到此地定居,因当时此地为一片荒滩,故名滩上。…[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族王姓人家,在此地定居,因当时人少村庄小,取名小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初,名王花园。清中期,一部分居民从关口村、滩上村迁入,发展成村,取王姓后来居住之意,故名后王。…[详细]
河南周口西华县田口乡滩上村农民离开土地巧致富,利用棉壳、玉米芯等农作物废料,在废闲地上种植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去年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0000元。该村还被评为“全国小蘑菇种植先进村”。滩上村
田口大枣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进入盛果期的大枣25000亩,初果期的大枣13000亩,年产干鲜枣1000万公斤,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了“树上千元钱,树下千斤粮,全乡一个大枣园”的双丰目标,使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