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周口市 > 西华县 > 聂堆镇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聂堆镇

地名:聂堆镇隶属西华县
行政代码:411622105代码前6位:411622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94 邮政编码:466000
车牌代码:豫P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6万人
人口密度:约657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22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商王武丁巡游至西华,突遇蝗灾,在与蝗灾斗争中因病驾崩,葬于鸡鸣山(今田口乡陵西村东),伴驾的聂王在此守墓三年,后病故,葬于皇陵西北6千米处,其墓冢称聂王堆,后人聚居周围,以聂堆为名,故名。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聂堆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基本介绍:

聂堆镇位于西华县北部,距县城12.5公里。据传,商王武丁巡游至西华,驾崩葬鸡鸣山(今田口乡陵西村东),聂王伴驾庐墓之年,病故,葬于此,曰聂王冢,聂堆由此得名,1989年撤乡建镇至今。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辖22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180个村民小组,45998人,耕地69645亩,域内现存女娲城、聂王冢、女娲陵、龙泉寺等遗址或旅游景点。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 西靠贾鲁河,建有12孔闫岗闸,清水河流经东部,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大小沟渠6条,灌溉条件较为优势。地势平坦,土壤有砂土,淤土、两合土,农业生产实现了农田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模式化、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明显提高。由原来“麦、

+查看详细聂堆镇概况>>

西华女娲城址

女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伟大女神,她创造人类,修补天穹,造化世上万物。经考证,位于县城北10公里的聂堆镇思都岗村发掘有春秋时期女娲城遗址,198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家、省

历史沿革:

1912年属西华县第二区署,为聂堆镇公所。

1948年为西华县第五区。

1956年改称聂堆中心乡。

1958年成立聂堆公社。

1961年改为聂堆区。

1965年复称聂堆公社。

1984年改为聂堆乡。

1987年撤乡建镇至今。

西华县
前梁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商代时,前梁的原名为聂堆。聂王随商王(武丁)巡行时,薨并葬于本村的集南头。后群众建了一所聂王庙,每逢阴历初一、十五,进香祭祀,遂称聂堆。1664年,梁…[详细]

黄庄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黄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发展成村,定村名为黄庄,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为黄庄大队,属聂堆公社。…[详细]

小李庄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有一年山西大旱,从洪洞县迁来李姓人家定居,繁衍生息,他们育有两子,大儿子成家后选择分出去独立生活,繁衍成村,称大李,小儿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定村…[详细]

埠口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此地原有几个小村庄,慢慢发展连在一起,因村西贾鲁河上设有渡口,得名埠口,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为埠口…[详细]

刘那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刘姓一族在此定居,发展成村,按照当地习俗,以村民姓氏和当地口语“那”得村名刘那。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详细]

何那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三年(1664)建村,居民多为何姓,以村民姓氏和当地口语“那”,定村名为何那(口语“那”即村庄的意思),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详细]

寺都岗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女娲曾在此造人,外出炼五彩石补天,拯救世人,长期劳累过度,病故他乡,因女娲后裔思念女娲故都,而修建女娲城,后人聚居成村,得名思都岗,故名。1949年属…[详细]

惠楼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惠姓一族在此建村,逐渐发展壮大,在村中建起木楼,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为惠楼大队,属…[详细]

大李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有一年山西大旱,从洪洞县迁来李姓人家定居,繁衍生息,他们育有两子,大儿子成家后选择分出去独立生活,繁衍成村,称大李,小儿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定村…[详细]

轩那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代,轩辕氏先祖由睢县轩老家迁居到此,得名轩辕村。后逐渐发展成前后两个村庄,按照当地习俗以姓氏和口语“那”命村名,得名前轩那、后轩那,故名。1949年…[详细]

关帝庙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末,此处建有一座关帝庙,一部分逃难的灾民在周围定居,发展成村,得村名关帝庙。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为关帝庙大队…[详细]

道北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商代,商王高宗巡游到此地病故,欲葬于当地一高岗上,经道士占卜未成,后葬于鸡鸣山(今田口乡陵西村一带),此地得名道陵岗。民国时,发展为两个村,此村居北,…[详细]

刘干城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姓氏及人工建筑物“城池”命名。古时此地曾建有一座城池。清末,有刘氏迁此居住,得名刘干城,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详细]

马那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七年(1827)建村,村民大多为马姓,“那”为当地口语,意指“村”,故名马那。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为马那…[详细]

古楼营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一族移民在此建村,因当时此地有一橦古老的楼房,且“营”为当时移民时的一个编制单位,故名古楼营。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详细]

鲤滩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代建村,当时村西、村南均为贾鲁河河滩地,因河中盛产鲤鱼,得村名为鲤鱼滩。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为鲤鱼滩大队,属…[详细]

大郭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初,有一位郭姓官员因立功受封此地,因当时其家族势大,人口众多,村庄颇具规模,故得名大郭。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详细]

魏那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末,魏姓一族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繁衍成村,按照当地习俗以姓氏加口语,定村名魏那,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8年…[详细]

马山营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马山带领一族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当时为便于管理,以营为单位编组进行迁移,故名马山营。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中心乡。195…[详细]

道南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商王高宗巡游到此地病故,欲葬于当地一高岗上,经道士占卜未成,后葬于鸡鸣山(今田口乡陵西村一带),此地得名道陵岗。民国时代,发展为两个村,此村居南,故名…[详细]

黄岗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从山西洪洞县迁来黄、王两族移民,在此地一土岗上建村,取村名为黄王岗。清代,发展为两个村,因黄姓居多,更名为东黄岗、西黄岗。1981年,发展为三个…[详细]

前宋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末,宋氏一族在此地一个土岭上建村,得名宋岭。后发展为两个村,根据地理位置称前宋岭、后宋岭,此村在前,故名。1949年属西华县第五区。1956年属聂堆…[详细]


以下地名与聂堆镇面积相当:
到聂堆镇必去著名景点

聂堆镇相关名人

聂堆镇特产与美食
聂堆镇民俗文化
西华县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