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盛湾镇 | 隶属:淅川县 |
行政代码:411326106 | 代码前6位:4113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7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2.25万人 |
人口密度:约60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37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李氏始居樵峪河古道边,开设店铺遂名李家店,后李姓婿盛氏迁入,久成大户后随姓命名为盛湾。
基本介绍:
盛湾镇地处丹江南岸,豫鄂两省结合部,距县城29公里,全镇南北宽20.5公里,东西长39公里,总面积317平方公里,是全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其中:耕地面积5.1万亩,荒山面积42万亩,水域面积4.8万亩,地理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集山区、库区、边缘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农业大镇。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前辖54个行政村,516个村民小组,6.8万人。南水北调搬迁近2万人,搬迁后辖49个行政村(社区),443个村民小组,4.8万人。2020年合村联组后,现有34个支部、37个行政村(社区)。
盛湾镇史悠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南部的四峰山主峰跑马岭,海拔1086米,为淅川最高点。境内现存净土寺
文化旅游:
胡郅藩烈士墓位于盛湾镇胡营村,年代为1948年。类别为古墓葬。2021年5月,被公布为淅川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李家庄50米;西至村村通路50米;南至村庄20米;北至盛仓路
周营古墓位于盛湾镇衡营村周营小组,年代为宋代。类别为古墓葬。2021年5月,被公布为淅川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为中心向四周各外扩1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向四
历史沿革:
明成化七年(1471)为下张陂。
1914年置南区(治宋湾)。
1938年仍为南区(治宋湾)。
1942年置七区(宋湾)。
1948年4月置五区(宋湾)。
1951年撤王岗乡,一区(老城)的土地岭乡划属五区。
1952年复设王岗乡。
1953年又撤王岗乡。
1956年撤区建立中心乡,设宋湾、田川、兴化寺三个中心乡。
1957年撤中心乡置宋湾区。
1958年复撤区建大、小乡,设宋湾、田川两个大乡。
同年8月,建立宋湾、田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盛和社区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李氏始居樵峪河湾古道边,因开设店铺,遂名李家店。后李姓之婿——盛氏迁入,久成大户,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在上店子,因辖区内有黄龙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瓦屋场较名气大,故名。因村内建有瓦窑场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土地岭名气大,故名。村委会位于通岳观。…[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姚姓迁此居住而得名。明弘治五年(1492)属新兴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新兴里。1914年属南区(宋湾)第二段。1942年属七区(宋湾…[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地处岗上,故名陈岗。后因建有陈家祠堂,故又名陈堂。…[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周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黄水河湾定居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天顺六十年(1462)衡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位于阴坡山根背阴处,不向阳,故名。明成化七年(1471)属於村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於村里。1914年属南区(宋湾)第二段。1942年属七区…[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域内白亮坪村名气大,故名。明末白姓在此居住,后迁他处,走时为做纪念在坪坝上植白亮树一株。…[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有一座瓦庙,故名。明成化七年(1471)属於村保。道光十二年(1832)属於村里。1914年属南区(宋湾)第三段。1942年属七区(宋湾)周湾…[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近河建村,自古两条山间河流交汇此处,故名岔河。…[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有养河流过,故名。明弘治五年(1942)属下张陂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下张里。1914年属南区(宋湾)第二段。1942年属七区(宋湾)…[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刘姓自今老城镇石门迁此定居,因村舍,俨若街市,与东南一山之隔的大干街相比,名小干街沟简称小干街。…[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嘉庆年间柴氏自本地柴店迁此岭定居村东岭上,有一庙,庙前竖立有旗杆,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五十年(1785)王姓由今金池村迁此,因居住于沟的上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村委会位于杨岗自然村,故名。杨氏在此岗居住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同治二年(1863),柴姓自山西省洪洞县石桥村迁此居住,开店做生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兴华寺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村委会位于马家沟自然村。清雍正年间马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依岭临沟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村委会位于马湾自然村,故名。马氏自山西洪洞县迁住此樵峪河湾定居而名。…[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年间李氏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樵峪河下游河扒边定居,因区域内河扒村较为出名,故名。村委会位于焦皮凹。…[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宋氏世居邓县宋营,于明宪德年间迁于丹江口河湾处,故名宋湾。…[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本庄因有自然形成的蚂蚁头土包地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二年(1645)胡氏自今老城五里堡迁此地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上王楼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区内黄金池自然村名气大,故名。古代村后岭上有一个蓄水坑,供给村民饮用,后人为了扩大蓄水坑,于坑底挖出一块黄金。…[详细]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四面环山,中部为河谷川地,故名。明弘治五年(1492)属下张陂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下张里。1914年属南区(宋湾)第四段。1942年属七…[详细]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芦庄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袁姓迁此建村于一块大平地上,故名为袁坪。…[详细]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梁姚二姓由邓县迁此,因建瓦房居住,故称瓦房村。…[详细]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姜姓从内乡县姜岗迁此,因居住地有一水泉,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委会所在地位于中井沟,简称井沟村。沟中有一眼古井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乾隆年间陈氏自陈家楼迁此定居,盖有陈家院,且村中沟较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其辖区内有一座泰山庙,故名。明弘治五年(1942)属下张陂保。清道光十二年(1832)属下张里。1914年属东二区(李官桥)第五段。1942年属陈庄…[详细]
区划代码:~25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有白龙寺,以古建筑命名,宣扬古文化遗址。…[详细]
区划代码:~25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为花秀小乡,为纪念传统文化而命名。2020年根据淅川县淅政文【2020】77号文件,撤销花棚村民委员会、秀子沟村民委员会,合并成立花秀村民委员会,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