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大石桥乡 | 隶属:淅川县 |
行政代码:411326303 | 代码前6位:411326 |
行政区域:河南省 |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
长途区号:0377 | 邮政编码:473000 |
车牌代码:豫R | 行政级别:乡 |
辖区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538人 |
人口密度:约63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古传有刘大、石善二人在村东南头建一座石桥,以方便行人、客商、商贾通行,故名大石桥。
基本介绍:
淅川县辖乡。1969年建大石桥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23公里,丹江北岸。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3.1万。淅(川)仓(房)、淅(川)十(堰)公路过境。辖纸坊沟、温家营、磨峪湾、柳家泉、清凤岭、姚家湾、大石桥、贾洼、东湾、西杨营、西岭、北张湾、东岳庙、郭家渠、毕家台、段台、荆扒岭、刘家沟、刘家坪、池塘岈、泉水沟、横沟、上横沟、石燕岭、石燕河、郑家岭、陡岭、孙台、袁岭、关田、茅坪3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建筑、冶炼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红薯。
文化旅游:
清风岭古墓群位于大石桥乡清风岭村,年代为春秋战国。类别为古墓葬。2021年5月,被公布为淅川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群为中心,向四周各外扩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
古石桥位于大石桥乡大石桥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1年5月,被公布为淅川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桥为中心向四周各外扩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向四周各外扩
历史沿革:
明属上张陂。
清属上张里。
1914年至1941年属西一区(滔河)第四段驻地。
1942年属四区(滔河)。
1947年属滔河乡。
1948年属三区(滔河)。
1956年属滔河区西岭中心乡。
1958年属磨峪湾乡。
1959年属大石桥公社。
1969年属大石桥公社。
1983年改为大石桥乡,名称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曾叫严家渠,因古时有刘大、石善二人在村东南建一石桥桥,以方便行人、商贾,地以桥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温家营名气大,故名。相温姓始祖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此。…[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碑载,多姓于明崇祯十二年(1637年)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因山湾水曲,状如磨,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区域内有水泉一眼,最早有柳姓人在此居住,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因境内清风岭远近闻名,故名。明属下张陂。清属下张里。1914年属西一区滔河第四段。1942年属四区滔河西岭联保置保。1947年属滔河乡置保。1948年…[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村委会位于姚家湾。姚姓于明崇祯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山湾处,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纸房沟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10,为乡中心区。
贾洼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东湾名气大,故名。相赵姓于清光绪年间由本乡赵河迁此,建村在庵湾东山湾处,故名东湾。…[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庄坐落在西岭山脚下,故名。明属上张陂,清属上张里。1914年属西一区滔河第四段。1942年属四区滔河设联保。1947年属滔河乡。1948年属三区滔…[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古庙一座(东岳庙),清时叫东岳庙店,又名任字珂城,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郭氏于清光绪年间建村,因后面山沟夏季有洪水流出,遂开挖渠沟引水入丹江河。所开渠沟命郭家渠,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雍正年间毕氏自老城刘营村迁此,故名。明属上张陂保,清属上张陂里。1914年属西一区(滔河)第四段。1942年属四区(滔河)段台保。1947年属滔河乡…[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段姓始祖于清末自本乡段营迁此,建村于台地,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曹姓于清顺治十一年(1655)自山西大槐树迁此岭建村,因村内荆条丛生,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于明天启年间由山西大槐树迁此沟定居,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刘姓在此平地建村,故名。明属上张陂保。清属上张里。1914年属西一区滔河第四段。1942年属四区(滔河)横沟保。1947年属滔河乡横沟保。1948年解…[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祠堂垭,早期此山垭有祠堂,后董姓于清康熙年间由下江迁此,在村侧挖一个池塘,原祠堂已毁遂改为池塘垭。…[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沟中泉水旺盛,终年长流不息,故名。明属上张陂保,清属上张里。1914年属西一区滔河第四段。1942年属第四区滔河。1947年属滔河乡。1948年属三…[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横沟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原名阎沟,后因重名,且位于横沟上部,更名上横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境内有石燕河流经,故名。明属上张陂保,清属上张里。1914年属西区滔河第四段。1942年属四区滔河置保。1947年属滔河乡。1948年属三区滔河。19…[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石燕岭村名气大,故名。据黄姓于清道光年间由县城石营迁此,因山坡上自然形成的石燕较多,且在此岭上建村,故得名石燕岭。…[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据郑姓于明代自今南召县迁此岭头建村,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陡岭村是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石桥乡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孙家台名气大,故名。相孙姓于清康熙年间由陕西迁此台地建村。…[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区域内官田村名气大,故名。明洪熙元年(1425)韩姓由陕西省迁此。因早期三家合伙种一块稻田,得名官田。…[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袁姓于清乾隆年间由本乡磨峪湾迁此,因三面环山中为土坪茅草丛生,故名茅坪亦称毛坪。…[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委会位于下碥子。因袁姓最早于山岭脚下建村居住,故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