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马街镇 | 隶属:武都区 |
行政代码:621202107 | 代码前6位:621202 |
行政区域:甘肃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39 | 邮政编码:746000 |
车牌代码:甘K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数量:约2.24万人 | |
下辖地区:4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传说宋代杨文广率军过此,拴战马一行似长街而得名。镇以驻地得名。
基本介绍:
自然环境:马街镇地处县城以北15公里处,总土地面积17.79万亩,总耕地面积2.46万亩,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年平均气温14.5℃,全年无霜期180天。
行政区划:辖40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情况:乡镇总户数6567户,乡镇总人口28965人,乡镇从业人员14581人。
六通情况:40个村通电、通邮,16个村通电话,36个村通公路,28个村通自来水,110个村通有线电视。
文教卫生:有各类学校32所,教师69人,在校学生2428人。有医院、卫生院1所,医生8人,病床12张。
经济指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5521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963
荣誉排行:
2023年8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马街镇(花椒)榜上有名。
2023年2月,甘肃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马街镇为2022年度甘肃省卫生乡镇(街道)。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马街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花椒)。
2021年4月,马街镇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21年3月,2020年度陇南市卫生乡镇名单出炉,马街镇上榜。
文化旅游:
大李家坪—庙坪遗址位于武都区马街镇大李家村南200米。分布在北峪河南岸的黄土台地上,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4米,暴露有灰坑、窖穴、房址、红烧土和窑址。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泥
历史沿革:
清为柳林里。
1913年为前柳林里。
1933年为前柳林乡。
1941年,前、后柳林乡并为柳林乡。
1950年7月,改为宣阳、马街联合乡。
1951年10月,又分为宣阳乡和马街乡。
1953年1月宣阳乡并入马街乡,增设梨坪乡。
1958年3月,青崖、梨坪乡并入。
1958年10月改为马街公社,11月并入安化公社。
1966年1月汉林公社并入马街公社。
1966年10月为红光公社。
1970年5月复名为马街公社。
1983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有张姓人家居住于此,且位于山的阴面,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宋朝在北峪河上建有板桥结合方位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石坪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清代由天水瓦厂坝迁移而来,由于樊姓居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地处山上以姜姓村民居多,故名。1950年为安化区梨坪乡姜家山村。1955年为姜家山初级社,后转为姜家山高级社。1958年为安化公社姜家山生产队。196…[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杨湾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旧时两个社之间有一座石桥连接交通,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传说宋朝杨家将西路过此地宿营,在此地遗留有喂马槽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坪地多梨树而命名。1950年建政时属安化区梨坪乡梨坪行政村,合作化组建梨坪初级社后转为梨坪高级社,公社化属安化公社马街管理区梨坪生产队,1961年分…[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地处山湾,村内有一眼泉,所以叫泉家湾。…[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处坪地居民全部姓赵,故而得名赵坪。1950年建政时为杨家坝区甘泉乡赵坪村。1958年改为甘泉人民公社赵坪大队。1983年改为甘泉乡赵坪村村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落在于河流的上游地带,故名。1950年为安化区梨坪乡河上面村。1955年为河上面初级社,后转为卯家山高级社。1958年为安化公社河上面生产队。1…[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落以郭姓人士居多,且居住塄坎处,故而命名为郭塄坎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末时期有一刘姓人家定居于此山而得名。1950年为安化区马街乡刘家山村。1955年为刘家山初级社,后转为刘家山高级社。1958年为安化公社刘家山生产队…[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卯安子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山上有坪多长蒿草而得名。2008年地震,蒿坪受灾严重,整村异地搬迁;为了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重建后命名为感恩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地势为坡地,且居民多姓柳,故名。1950年为安化区宣阳乡柳家坡村。1955年为柳家坡初级社,后蒿坪并入,设柳家坡高级社。1958年为安化公社柳家…[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落以李姓为主,故而命名为大李家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由于以本村位于旧官道,道边山头建有墩台,所以命名为官墩村后来衍化成官堆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落以尹姓人士居多,且居住在山湾处,故而命名为尹家湾村。…[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小庄头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牙里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青崖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坪地土质中多砂得名。1950年为安化区宣阳乡沙坪村。1955年为沙坪初级社,后并入官化高级社。1958年为安化公社官化生产队。1961年为马街公社官…[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马街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在卧虎寺的背后而得名。1950年为安化区马街乡寺背村。1958年时为安化公社马街管理区寺背大队。后改名红光公社寺背大队。1973年恢复为马街公社寺背…[详细]
区划代码:~226,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过去此地有一清官,人们有感于他的影响与教化,所以得名官化。…[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山沟有一山洞而得名。1950年为安化区青崖乡小洞沟村。1955年组建小洞沟初级社,后转为小洞沟高级社M958年为安化公社小洞沟生产队。1961年为马…[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处多石头,且村落位于塄坎之下,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米子坝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村的人民居住在半山坡而得名。1950年为两水区白草乡半山村。1958年为角弓公社半山子大队。1983年为角弓乡半山村。2003年为角弓镇半山村。…[详细]
区划代码:~23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阳河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先祖迁来时搭庵房于坪上,得名庵坪,后取平安之意改为安坪。…[详细]
区划代码:~23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王山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3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山头盛长医草“艾”,故名。1950年为安化区安坪乡艾头山村。1955年为艾头山初级社,后转为艾头山高级社。1958年为金厂公社艾头山生产队。19…[详细]
区划代码:~23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种植农作物和地理位置而得名。1950年为金厂区安坪乡菜阳沟村。1955年为菜阳沟初级社,后转为高级社。1958年为金厂公社菜阳沟生产队。1961年为…[详细]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地树木锯出的木板大而取名大板坪村,一直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此地烧瓷的原料硫璃比较珍贵而得名。1950年为安化区安坪乡珍山村。1955年为珍山初级社,后转为珍山高级社。1958年为金厂公社珍山生产队,1961…[详细]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此村落以路姓人士居多,故而命名为路家那村。…[详细]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牙头村是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红芪:又名红兰芪,产于甘肃省,为多序岩黄芪的根,产量较大,最早种于武都县光明乡。身长条直,质地密实,粉性足,甜度高。红芪是黄芪的一种,为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陇南红芪以武都区安化和宕昌县将台一带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