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重庆市 > 合川区 > 太和镇

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

地名:太和镇隶属合川区
行政代码:500117124代码前6位:500117
行政区域:重庆市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长途区号:023 邮政编码:401520
车牌代码:渝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193.3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88万人
人口密度:约252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个社区、21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太和镇因寓意太平祥和而得名。

基本介绍:

太和镇幅员面积193.35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302个社,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00858人。全镇共有镇属学校6所,共有在职教师257人,1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669人。2004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36689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达12733万元;全镇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98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98元。全年地方预算财政收入760.2万元。

2004年,太和镇全力推进蚕桑、蔬菜、生猪三大产业,巩固“退耕还林”和“三江千里绿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城乡建设“抓规划、筹资金、办实事、树形象”的基本思路,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张森楷绿化广场,场镇灯饰绿化

+查看详细太和镇概况>>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太和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六年(1728年),属合州来苏里大河坝。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建太和场。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太和场更名泰安镇。

民国十五年(1926年),泰安镇改名太和镇。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太和镇析2联保设白岩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木莲乡并入太和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太和镇析置木莲乡。

1951年3月,太和镇划出部分设小河、复兴

+查看详细太和镇历史沿革>>

钓鱼城遗址
丝绸园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原为丝绸厂驻地,故名丝绸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始建太和场。1949年12月,太和解放后属第七区,后改名为太和区,为区公所驻地。1951年3…[详细]

马门溪社区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太和镇境内发现马门溪恐龙化石,故名。解放后,太和场镇共设立7个居民段,老大桥朝新街方向属于1段,老大桥到供销社收购站属于2段,供销社收购站到原老邮政…[详细]

大河坝社区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境内河坝较多,故名大河坝。2017年4月19日设立大河坝社区(《关于社区规模调整批复》(太和府文[2017]3号),沿用至今。…[详细]

唐家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塘家坝,故名唐家村。1949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因希望世界和平,取名和平,1956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和平生产大队,1968年,实行…[详细]

复兴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修建一寺庙,寓意周而复始、香火兴旺,故名。…[详细]

望仙村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望仙桥,故名望仙村。原为建国大队,2002年取名望仙村,由原四合村1.2.3.4.5.6.7.8.组和建国大队1.2.3.4.5.6.7.…[详细]

太和村

区划代码:~23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太阳光坝子,故名太和村。1958年之前太和大队、阳光大队、白花大队系一个村为小河8村,1958年之后成立菜蔬大队,辖三个社,在1976年改为经农…[详细]

石岭村

区划代码:~23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有一石岭岗,故名石岭村。该村1958年大跃进以前,名叫八一公社,1958年以后取名为复兴公社,其管辖13个村民小组,1983年取名为石岭乡百岁村…[详细]

富金村

区划代码:~23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砂石多,含有沙金,故名。1921年,生产资料所有改造时,福晋坝,因抵触河滩地,沙石中含有少许沙金,村民常年在河边采金;在1950年隶属佛盐公社,…[详细]

沙金村

区划代码:~23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涪江水冲击而成的积坝,据说沙中有微量金子,故名沙金坝。…[详细]

晒经村

区划代码:~24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河边有一块大石头,传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此地,经书掉河里,曾在石头上面晒过经书,晒经石由此而来,故名晒经村。…[详细]

白马村

区划代码:~24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马姓人数较多,而又从白岩村分出,故名。…[详细]

楼房村

区划代码:~24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楼房沟大院子湖广填川时修建有川逗结构(一般是六十年代的房子)楼房的房子,故名楼房村。…[详细]

石墙村

区划代码:~24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石头构成的墙体院落较大,故名石墙村。…[详细]

把伞村

区划代码:~24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很大一棵黄桷树,长的很像一把雨伞,故名。…[详细]

白阳村

区划代码:~24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传说辖区白洋湾院子后山隐约出现有一对“白色金洋子”,故名白阳村。…[详细]

石垭村

区划代码:~24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里有一处名为石垭口的地名,故名石垭村。…[详细]

亭子村

区划代码:~24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亭子桥,故名亭子村。1955年,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时,取名爱国大队;1984年1月,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爱国大队,设亭子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详细]

报恩村

区划代码:~24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早年修建有一座寺庙,为报恩寺,故名。…[详细]

木莲村

区划代码:~24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此地原为木莲铺驿站,驿站随时间发展已消失,但木莲仍然沿用,故名木莲村。…[详细]

仙桥村

区划代码:~25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座小桥,当地人称为望仙桥,故名。…[详细]

小河村

区划代码:~25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涪江边有一块坝,名小河坝,故名。1950年为小河乡一村,1955年为小河初级社,1958年因小河并入太和公社为一管理区,1959年复置小河公社为…[详细]

菱角村

区划代码:~25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大量种植菱角,故名。菱角村成立于1960年,2009年菱角村有5个社,鱼子村8个社,塔梁村5个社合并后仍命名为菱角村,辖区现一共11个社,沿用至…[详细]

米市村

区划代码:~25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此地以种植水稻为生,又成为附近最大的大米销售市场,故名米市村。…[详细]


还有11个地名与太和镇同名:

查看全部12个太和镇>>


以下地名与太和镇面积相当:
到太和镇必去著名景点

太和镇相关名人

太和镇特产与美食
相关资讯
合川区行政区划: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栭锕€鐤い鎰剁畱缁犵娀鐓崶銊р姇闁稿顦甸弻娑㈩敃閿濆棛顦ョ紓浣哄Ь椤鎹㈠┑鍥╃瘈闁稿本绋戝▍锝夋⒑缁嬫鍎滈柟鍑ゆ嫹
返回电脑版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銊х彾闁割偆鍠嗘禒鍫㈢磼鐎n偒鍎ユ繛鍏肩墪閳规垿鎮╁畷鍥舵殹闂佺粯甯$粻鏍蓟閻旇櫣纾奸柕蹇曞У閻忓牆鈹戦埥鍡椾簼闁挎洏鍨藉濠氭晲婢跺浜滅紓浣割儐椤戞瑥螞閸℃瑧纾肩紓浣靛灩楠炴劙鏌涚€h埖瀚�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孩顐介柨鐔哄Т闂傤垱銇勯弬鎸庮潔婵炴垶姘ㄩ惌娆愩亜閵忥絾纭鹃柍瑙勫灴閹晠顢欓懖鈺€绱樻俊鐐€栧褰掑礉濞嗘挾宓侀煫鍥ㄧ⊕閺呮悂鏌ㄩ悤鍌涘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備緡鍓欑粔瀵哥不椤栫偞鐓ラ柣鏇炲€圭€氾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