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三汇镇 | 隶属:合川区 |
行政代码:500117117 | 代码前6位:500117 |
行政区域:重庆市 | 地理分区:西南地区 |
长途区号:023 | 邮政编码:401520 |
车牌代码:渝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88.4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3.09万人 |
人口密度:约34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5个社区、9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三汇镇因鱼泉河、蒿枝河、老龙河三条溪河蜿蜒境内,在平坝地带汇合转向西南流入渠江,而得名三汇坝,简称三汇。
基本介绍:
三汇镇位于合川市东部、华蓥山南麓,毗邻北碚、渝北两区,与四川省华蓥市接壤,是全国重点镇、重庆市经济百强镇、中心镇和合川市规划建设中的小城市。全镇幅员面积88.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75亩。镇辖15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2298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达2.1亿吨,石灰石分布32平方公里,富含硫铁矿、白云石;工业经济发达,有大型的国有企业天府一矿、三矿和重煤五处、十处;全镇84户企业,有民营企业47家,以建材能源业为支柱产业;商贸繁荣,人气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3亿元,有线电视入户率100%;交通四通八达,襄渝铁路、仪北公路穿境而过,双槐大件路、盐三路、木姚
荣誉排行:
2014年7月,三汇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09年1月,三汇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历史沿革:
明洪武七年(1374年),三汇坝已具场镇雏形。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广东、江西、湖北等省移民辗转至三汇镇一带,占地习耕,繁衍生息。
清雍正六年(1728年),三汇坝场属合州明月里。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形成场镇街道。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属两汇乡。
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三汇镇,属合川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二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三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汇北社区所在地里位置在三汇镇的北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2,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社区位于三汇镇南部,故名。2009年3月,皂角树居民委员会和干沟湾居民委员会合并为汇南社区居民委员会。…[详细]
区划代码:~003,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该地修建了一广场,寓意汇聚四海宾客,故名汇宾广场。…[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汇”取其镇名,源表示开始的地方,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005,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该地有一商业步行街,寓意汇聚人流、生意兴旺,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该地境内一寨子名三星寨,故名。解放前为三汇乡二十六保,1952年为三星村,1955年为三星大队,1958年为三星管理区,1962年为三星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一溶洞,据人们传说,早年间有一康姓进士居住在溶洞里,之后人们就称此溶洞名叫康佳洞。…[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块15亩的大田,故名。该村1950年由三汇乡划出组建响水乡,为响水十村,1953年改大田村,1955年建大田联社,1958年改大田管理区,1…[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该地境内一河流,有各种淡水鱼类10多种,故名鱼泉河。…[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寨子名三元寨,故名。该村解放前为三汇乡19保,1952年为聂家村,1955年为九家联社,1958年为九龙管理区,1962年为九龙大队,198…[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境内两条大路延伸形成八字形状,上面有一巨大的石头,故名。…[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雍正九年时期,一水洞旁边修建了龙王庙,故名龙王洞。…[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条河,常年流水哗哗作响顺流而过,取名响水滩。…[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境内有一火车站名长胜沟,故名。该村1950年由三汇乡划出组建响水乡,为一村,1953年改为长胜村,1955年建大桥初级社,1958年改大桥管理区,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