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霞关镇 | 隶属:苍南县 |
行政代码:330327127 | 代码前6位:330327 |
行政区域:浙江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77 | 邮政编码:325000 |
车牌代码:浙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3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16万人 |
人口密度:约336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明嘉靖二年(1523)为了防止倭寇骚扰,在此设关镇守,称镇下关。明国初年以“下关”的谐音雅化为“霞关”。
基本介绍:
霞关镇古称镇霞关。明代初年,为防御倭寇入侵,朱元璋曾派兵镇守霞关,故冠之“镇”字。清康熙年间,水兵驻扎于此,据传,清晨时,水兵看到旭日东升,光照云海,红霞满天,五彩缤纷,清澈的海水映得一片通红,蔚为壮观,故又美其名为“霞关”。
霞关镇是浙江省最南端的滨海集镇,距县城37.5公里,东南濒临东海,与福建海域连接;北靠渔寮乡;西与福鼎市沙埕港隔海相望。陆地总面积34.5平方公里。经2000年行政村(居)区划调整后,现辖12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共6743户,总人口达2.2万多人。
霞关镇是革命老区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南坪等地就开展农-动。抗战初期,在南坪建立0蒲门区委,领导抗日救国
荣誉排行:
2021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霞关镇为浙江省革命老区乡镇(街道)。
2021年5月,霞关镇被列入2021年度浙江省美丽城镇建设样板创建名单(文旅特色型)。
2021年1月,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命名霞关镇为“2020年度浙江省森林城镇”。
历史沿革:
清属五十五都。
1930年设立霞关镇,隶属马站区。
1949年解放建政仍称霞关镇。
1956年称霞关乡。
1958年公社化时称马站公社霞关管理区。
1961年成立霞关公社。
1984年改称霞关乡。
同年改为建制镇。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南坪、澄海两乡并入霞关镇。
2011年4月苍南县乡镇区划调整并入马站镇。
2016年1月苍南县乡镇区划调整新设霞关镇沿用至今。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金玉沙社区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明嘉靖二年(1523)为了防止倭寇骚扰,在此设关镇守,称镇下关。明国初年以“下关”的谐音雅化为“霞关”。…[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政时,为霞关镇瑶洞村。合作化时,称霞关镇瑶洞高级社。公社化时,定名瑶洞大队,属霞关管理区。1961年10月为霞关人民公社瑶洞大队。2000年4月撤销…[详细]
霞关镇兴霞村位于霞关城建区西侧,距苍南县城70公里,由焦坑、义吾、卓洋三个自然村组成,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1700多人,人均年收入3740元,浅水…[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政时,为霞关镇三星行政村。1956年合作化时称霞关镇三星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定名三星大队,属霞关管理区。1961年隶属霞关公社。1984年改…[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蒲南屏障”之义,方言谐音称南坪。建政时,为霞关镇南坪村,1952年划归澄海乡。1956年合作化时,称南坪乡南坪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属南坪管理…[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周围有松林环绕。2000年4月,村居区域调整,由原来的牛运内村、顶林村、下林村、桥仔头村和流枫仔村合并5个行政村合并组成新林行政村,村委会驻地桥新自…[详细]
苍南县霞关镇长沙村,村域面积2.28平方公里,因一条长800米、宽220米的沙滩而闻名,碧海蓝天,风景宜人。近年来,该村以“绿能海岸·金色长沙”为规划…[详细]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村内有三个澳口。2000年4月,村居区域调整,经县人民政府核准下文,由原来的小(左“土”,右“曹”)、柳垄2个行政村合并组成三澳行政村。2011年5月…[详细]
澄海村:由原澄海、仙岩、大垅等3村合并而来。…[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建政时,为澄海乡库下村。1956年合作化时,称澄海乡库下高级社。1958年公社化时,定名库下大队,属澄海管理区。1961年隶属澄海公社。1984年改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