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河南省 > 新乡市 > 卫滨区 > 平原镇

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平原镇

地名:平原镇隶属卫滨区
行政代码:410703100代码前6位:410703
行政区域:河南省 地理分区:华中地区
长途区号:0373 邮政编码:453000
车牌代码:豫G行政级别:镇
辖区面积:约34.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66万人
人口密度:约1641人/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个社区、26个行政村

地名由来:

曾为平原省会,境内地势平坦,故名。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宝镇名单发布,平原镇上榜。

2022年3月,平原镇被命名为2021年度河南省卫生乡镇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平原镇榜上有名。

基本介绍:

新乡市郊区辖乡。1961年设平原公社,1966年更名孟营公社,1968年复改平原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市区南,面积34.5平方公里,人口3万。京广、新(乡)荷(泽)、郑(州)太(原)铁路和107国道、新(乡)郑(州)、新(乡)获(嘉)、新(乡)延(津)公路过境。辖段村、留庄营、张庄、骆驼湾、饮马口、东关、城关、马小营、西马小营、臧营、孟营一村、孟营二村、孟营三村、朱召、八里营、八里铺、金家营、唐庄、路庄、十五里堡、东高村、南高村、西高村、沈小营24个村委会。农业主产蔬菜、小麦、玉米、水稻,有蔬菜专业村14个。乡镇企业有人造革、罐头饮料、石油化工。饮马口村有七世同居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旅游:

高永乐造像碑

高永乐造像碑时代:东魏地址:新乡市卫滨区平原乡李村

历史沿革:

1949年前属新乡县。

1961年成立平原公社。

1966年更名孟营公社。

1968年复名平原公社。

1983年设平原乡,属新乡市郊区。

2004年改属卫滨区。

2013年改置平原镇。

获嘉古城址
绿地社区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该居民委员会主要管理绿地迪亚上郡小区和迪亚庄园两个小区,故名。2014年成立绿地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平原镇。…[详细]

西高村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位于老君庵庙西部,地势较高,故名西高村。1949年属郊区。1961年建西高村生产大队,属平原人民公社。1966年属郊区孟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西…[详细]

南高村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位于原老君庵庙之南,地势较高,故名。1949年为南高村,属郊区。1961年为南高生产大队,属平原人民公社。1966年属郊区孟营人民公社。1983年为…[详细]

八里营村

区划代码:~20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明代(1368-1644),距新乡县衙八里,易名八里营。1949年属新乡县。1961年建八里营生产大队,属郊区平原人民公社。1966年属孟营人民公社…[详细]

沈小营村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代初期,一户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渐成村庄,故名。1949年属郊区。1961年建沈小营生产大队,属平原人民公社。1966年属郊区孟营人民公社。1…[详细]

路庄村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末陆姓人家迁此居住,繁衍400多年,以陆姓人最多而得名陆庄,后演变为路庄。1949年为路庄村,属郊区。1961年为路庄生产大队,属平原人民公社。19…[详细]

唐庄村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宋代大将岳飞大战金辽时,一路十八营,起名为唐家营,后改为唐庄。1949年属郊区。1961年建唐庄生产大队,属平原人民公社。1966年属郊区孟营人民公…[详细]

朱召村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说朱棣在此招兵,得名朱招,后演变为朱召。1949年为朱召村,属新乡县八里营乡。1958年为朱召生产大队,属新乡县。1958年属郊区平原人民公社。19…[详细]

金家营村

区划代码:~20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宋代(960-1279)金姓将军在此扎营,后来有人陆续迁居,故名。1949年属郊区。1961年建金家营生产大队,属郊区平原人民公社。1966年属孟营人…[详细]

八里铺村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隋代时期(581-618年)已成村落,靳姓居多,称靳村铺。后因距新乡县衙八里,更名八里铺。1949年属郊区。1961年建八里铺生产大队,属平原人民公…[详细]

十五里堡村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清代后期,李氏祖先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到此,当时柳树很多,故称柳林堡,村南有一驿站,且距新乡县城十字十五华里,又更名为十五里墩堡,后演变为十五里堡。19…[详细]

西水东村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唐代此处有人居住。明代初期,刘、何、杨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形成村庄,因位于卫水东侧,故名水东。后在村东又出现一个村庄,为便于区别,因居西面,名西水东…[详细]

东水东村

区划代码:~21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代初期,刘、李二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给水东几家富户当长工,因居住水东东边又独立成村,故名。1949年为东水东村,属第二区。1955年为东水东生产大队…[详细]

水南村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因村紧邻卫河南岸,当时有一渡口旧称水南口,后演变为水南,故名。1949年属第三区。1955年属新乡县合河中心乡。1958年建水南生产大队,属合河人民公…[详细]

水南营村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抗击金人渡过黄河,扎下军营十八座,因位于卫河南岸,取名水南营。1949年为水南营村,属第二区。1955年为水南营生产大队,属新乡…[详细]

中召村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代初,赵姓人家从山西洪洞县,郜姓人家从山西长治西获镇迁居该处东三冢之间的高地上,故称冢赵,1948年后演称中照,现称中召。1947年属第三区。195…[详细]

元庄村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代初期,元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县迁此。1949年为元庄村,属第三区,1958年为元庄生产大队,属新乡县大召营中心乡。1983年改称元庄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王固城村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光武帝巡游至此,喜获南越相吕嘉首,于此置获嘉县,晋建兴四年(316)获嘉县废,称此为故城。据《王氏族谱》序载:“明洪武元年(1…[详细]

张固城村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初,张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故城西建村,名张故城。清乾隆间,认为“故”字不吉利,改“故”为“固”,名张固城。1949年属第三区。1958年建张固城生产大队…[详细]

丁固城村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洪武年间丁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于此,北原有获嘉故城,因“故”字不吉利,后改成固城。1947年为丁固城村,属第三区。1958年为丁固城生产大队,属新…[详细]

洛丝潭村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传有座济渎庙,庙内有口井,有人试作一根捌·丝往下探井底,结果从东骆驼湾出来,从此取名洛丝潭村。1949年为洛丝潭村,属第三区。1958年为洛丝潭生产大…[详细]

十里铺村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宋代,在此设铺传递文书等,因距城十里,故名。1947年属第三区。1958年建十里铺生产大队,属新乡县大召营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十里铺村民委员会,属…[详细]

王湾村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元代,王姓居古沁河堤南坡处(今村西偏南有遗址),名王家湾,后渐北移(今村遗址)。民国年间简为王湾。1949年为王湾村,属第五区。1958年为王湾生产大…[详细]

李村村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元代,李姓迁此,名李村。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李村生产大队,属新乡县洪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李村村民委员会,属新乡县洪门乡。2003年属…[详细]

赵村村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112,为城乡结合区。

明初,赵姓从山西洪桐县迁此,名赵家村。清乾隆初年,简为今名。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赵村生产大队,属新乡县洪门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赵村村民…[详细]

贾屯村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明初洪武年间,贾氏兄弟分手后以打锅为计,由山西洪洞县古大槐树处迁至此地,以姓氏命名为贾屯。1949年属第五区。1958年建贾屯生产大队,属新乡县洪门人…[详细]

梁任旺村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11,为主城区。

据庙碑记载:明初,任姓从山西洪桐县迁此,名任旺村。明代中期,梁姓从延津县东新乡屯迁此,人口兴旺,又是村中首户。在明末,梁姓在任旺村名前冠以“梁”字,故…[详细]


还有2个地名与平原镇同名:

以下地名与平原镇面积相当:
到平原镇必去著名景点

平原镇特产与美食
卫滨区行政区划: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