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龙文区旅游
龙文区文物古迹介绍
1、
万松关
万松关在龙文区梧浦村东约1公里的岐山与鹤鸣山交错处,乃古代漳郡东面通道上必经隘口,扼进出漳州之门户,古称“麟蹲凤翔,襟带川原”。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郡人陈克聪在此植松夹道,连荫十里”,因此得名。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郡守施邦曜创筑关城。门额匾镌“天保维垣”四字,属明大学士林钎……
2、
江东桥
江东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虎渡桥,又名通济桥,是一座多孔梁式石桥,位于福建漳州龙文区与龙海市交界处,横跨于九龙江北溪下游。这里地处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两岸峻山夹峙,江宽流急,地势险要,古称“三省通衢”。相传初建桥时,桥墩屡建不稳,偶有猛虎负子过江,遂依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乃就石垒墩,桥……
3、
虎林山遗址
虎林山遗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樟山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分布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距今约3000—3200年。2001年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314平方米,清理出相当于中原商代时期文化层、20座墓葬。出土有石器、陶器及少量的青铜器、玉器、礼器、石璋等。该遗址入选福建省十大考古重要发现……
4、
云洞岩摩崖刻石
云洞岩摩崖刻石,位于福建省龙文区,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鹤鸣山。有五代至清代摩崖题刻共203段(其中五代1段、宋代7段、元代1段、明代125段、清代69段),分别镌刻于鹤室、月峡、仙人迹、石室清隐、云深处、石巢、瑶台、仙梁、风动石、溪山第一、万石庄、渡云桥、霞窝、寒泉、一……
5、
霞贯石楼群
霞贯石楼群位于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霞贯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曜星楼、阅汪楼和承泽楼组成。曜星楼,清乾隆丙辰年(1736)建,由红砖埕地、山门、围墙、天院、曜星楼及左侧、后侧护厝组成;曜星楼为方形二层楼,石构门框,门楣嵌石匾一方,楷书阳刻“曜星楼”,落款“乾隆丙辰春仲阳宣”。阅汪楼,清康熙庚辰年(170……
6、
扶摇关帝庙
扶摇关帝庙年代:明~清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扶摇村简介: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始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光绪十年(1884)两次重修。依山而建,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主体建筑共两进,面阔五间;主殿前檐石柱,是清光绪十年扶摇村的台湾杨氏乡亲从台……
7、
永兴堂石造像
永兴堂石造像年代:明座落地点: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石仓村简介:明天启五年(1625)雕刻。有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弥勒佛像、伽蓝菩萨像和韦驮菩萨像五尊,底座镌刻纪年、捐造者、供养人等,为研究明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附属文物永兴堂,保存清代法式,清光绪十一年、十二年重修碑记,有着较珍贵的史料参考……
8、
檀林威惠庙
开漳圣王檀林威惠庙,始建于宋端平三年(1236),主持人宋进士陈沆。庙坐东向西,它是“开漳”重要史迹之一,系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698平方米,建筑面积298平方米,二进三开间,歇山顶,系土木结构,中有天井,两侧廊道,规模恢宏,其梁架斗拱造型雅致,古博大方,屋顶飞檐翘角,九龙戏珠,龙飞凤舞,……
9、
赤岭关帝庙
赤领关帝庙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步文镇步文村霞店美内社,庙三进,前殿和后殿悬山顶,主殿为歇山顶,坐东北朝西南。天井两侧为钟鼓楼,一层辟为过水廊道,二层设0,系单檐歇山顶式建筑;主殿进深三间,面阔略大于前殿,明次间为明堂,梢间以山墙作隔断,硬山顶式建筑。主体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新建管理房等设施,规模宏大,……
10、
中正和平坊
中正和平坊,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类型为古建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彰表东阁大学士林焊功绩而建。坊为石构,3间5层12柱,高9.2米,宽9.5米,深2.2米。中嵌崇祯皇帝御赐中正和平、澹泊宁静及林焊生平事迹的石匾。1982年,龙海县(今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
走遍龙文区
漳州市旅游景点
龙文区文物古迹
龙文区十大景点
全部龙文区旅游景点
龙文区特产
龙文区美食
龙文区地名网
龙文区名人
龙文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闂備礁鎼崯顐﹀箠韫囨稒鍋夐柛顐f礀缁犺绻濇繝鍌涘櫣闁稿鎷�
[第1页]
返回电脑版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