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
>
宜黄县旅游
宜黄县景点介绍
隐士筛酒
隐士筛酒(牛仫洒尿):王家堡西南7公里芒种嵊石其上一线清泉,岭中段左侧大山,陡坡贯顶,茅草覆盖,丛中微显一悬崖,其上一线清泉,弧状而下达数10米至山腹,旱雨不易,四时不息,似隐士筛酒,亦似牛仫洒尿。众皆称奇,叹不绝口。…
跳泉坑
镇之南4公里宜河西岸,崇山峻岭,杂木丛生,其间有一小溪,水源于山岑崖岭,蜿蜒流至下源山村口与下庄小溪相结合后,再沿两山间峡长山谷直下,途径10余处悬崖陡壁,溪水逐级下跳,流2里许进入一小潭,再平流10余米,汇入鸡冠堰水库。其坑两侧藤缠树合,密不见日,寒气逼人。…
玉泉古井
位棠阴西南8公里崖岭村内,据清道光十一年(1831)井旁所立碑文载:此井于宋末元初(1246~1279)由肇其祖廖春阳所凿,始名玉芸井。后由张伯琮改名玉泉井。井底沙砾琉亮,泉清而味甘美,一人用而不外溢,众人用而不竭,饮其水而寿人。用碗盛其泉,观其水略凸其碗,与他泉比则大异。…
芭蕉寺
位于硖石村王板桥东1公里。据县志载:元代欧阳才立创建,始名普光寺,内设书院。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罗汝芳中进士任太湖知县,为其题匾时改称芭蕉寺。大殿正梁-有“清乾隆年间重造”。宝殿前檐梁上又书“清光绪甲午欧阳必德重建”。现寺内保存有一大石碓口,上凿“皇清康熙甲子”(1984…
牛口寺
亦称牛首寺,牛首裨林。位于棠阴镇南部3.5公里宜水畔。寺前宜水穿流而过,一巨石屹然如牛口横截临江,风来触发如牛吼声,又波流其侧,往来如涎,故名牛口寺。明代中期,野僧败坏,变卖寺内产业,遂至址废。明末,苦行僧性融、顿悟偕十众住持整顿产业,洪氏仂公又施田乐助,殿宇得以扩建,后又衰落。…
石门寺
又名石门庵。位于棠阴镇鹿源村西南附近,与桃华山寺南北相峙。始建于宋而后废。明末清初,寂庵禅师重修。清道光年间(1821~1850)遭火焚。民国5年(1916)竹惠禅师历数年致力兴建。16年,欧阳竟无为该寺撰写《复兴石门寺碑记》。被列为省重点寺庙。…
桃华山寺
位于棠阴镇白竹村南5公里桃华山上。始建于宋,后废。明末寂庵禅师重修,旧时对寂庵禅师有“日驻桃峰,夜宿石门”之说,清初列为宜黄四大禅林(桃华寺、今古堂、芭蕉寺、石巩寺)之首。清雍正年间(1723~1735),大殿被焚。清末,明海禅师致力重修扩建。寺前下为条石铺砌的两级天井,中立海山…
抚州仙洞
抚州仙洞在宜黄县城西郊,有一座傲视群山、兀地而起的仙岩山,紫色山体横耸东西,远看宛如长虹卧坡,近观好似蛟龙腾飞。在美丽的仙岩山西端,有一个由丹霞地貌所形成的神奇山洞,洞口宽约6米,外高3米,内高20多米,洞深40多米。洞内有一个冬暖夏凉的百米大厅,能容纳上千人。相传,八仙之首的铁…
神功泉
神功泉又名一勺之多泉,为中国六大奇泉之一。此泉水质优良,相传麻姑仙女用此泉水酿制美酒带到蟠桃会,献于西王母。自唐宋以来,用神功泉水酿制的米酒被列为贡品,献于皇室。江西抚州市…
石巩寺
石䂬寺位于江西省宜黄县西南二十里处的石䂬岩下,寺周有丹霞地貌二千余亩,始建于南北朝,所谓石巩,就是天然石拱,如虹桥架空,若神龙盘踞,俨然一大奇观。《徐霞客游记》谓其“东西横跨,若飞梁半天,较贵溪石桥,高与大俱倍之。”巩石分三叠,巩洞坐北朝南,跨径40余…
宜黄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宜黄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地处武夷山山脉与雩山山脉向抚河平原过渡地带。全县土地总面积19.44万公项,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09万公项,占土地总面积的77.6%。境内有3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东支主峰军峰山,海拔1760.9米,中支主峰鱼牙嶂,海拔1467.9米,西支主峰大王山,海拔1…
走遍宜黄县
抚州市旅游景点
宜黄县文物古迹
宜黄县红色旅游
宜黄县十大景点
全部宜黄县旅游景点
宜黄县特产
宜黄县美食
宜黄县地名网
宜黄县名人
宜黄县A级景区名录
宜黄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宜黄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宜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宜黄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旅游搜索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