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咀头镇 | 隶属:太白县 |
行政代码:610331100 | 代码前6位:610331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7 | 邮政编码:721000 |
车牌代码:陕C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621.4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2.4万人 |
人口密度:39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因境内道道山岭围绕于盆地边缘,形如鸟兽之嘴衔环而得名。
荣誉排行:
2023年3月,咀头镇被认定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高山蔬菜)。
2014年7月,咀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10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咀头镇2011年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之“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2020年12月,咀头镇被确定为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
基本介绍:
咀头镇位于太白县城郊,镇政府设在县城南大街。总面积62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167亩。辖18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3454人,其中农业人口3873户15546人。
咀头镇地处秦岭山区,海拔1600米,年平均气温7.6℃,年降雨量800mm,无污染,有“天然空调城”之美誉。境内有多处旅游景点,石沟瀑布、龙华山、青峰山等美景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观光旅游。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植物种类近1800种,药用植物多达5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种类多达21种,各种野生动物近280种。金、铜、镁等矿产资源尤为丰富,素有地质公园、动物园、药材宝库之称。
近
历史沿革:
西周属文王同母弟虢叔封地,得名虢川。
隋属陈仓县。
唐以后属宝鸡县,历代相沿。
明代初设招垦里,万历年间设虢川巡检司。
民国四年(1915年)后,宝鸡县在此先后设第六区、嘴头乡、终南乡等。
1949年后,属宝鸡县,设终南乡。
1953年2月,新设太白中心区共辖4区。
终南区辖嘴头、方才关、拐里、七里川、太白河5乡。
1958年太白公社成立后,太白河划出另设管理区。
1961年9月,嘴头与白云2个管理区合并为嘴头管理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址处于县城以东,管辖嘴头镇东大街区域,故以地名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004,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址处于县城以南,管辖嘴头镇南大街区域,故以地名命名。…[详细]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明万历年间,因周围山咀均朝向此地如鸟兽之嘴衔环,村委会住在此地而得名。村民通过选举成立的自治组织。位于咀头镇境内。为咀头镇、太白县城所在地。…[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顺治元年(1644)因村东口曾有大池塘与上河、虢川河交汇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虢川河与北山岭向北大拐弯处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黄凤山原名黄风山,因常年有大风,黄土漫天,北倚大山,村委会驻于此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元年(1821),因村处于坐南朝北的阴凉峪中、村委会驻于此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三国时,蜀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病殁后,灵柩返蜀途径此地时曾在此停留数日,得名”放材棺“,后演变成方才关。…[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相传,因此山湾曾有梅子树、又是村委会驻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道光五年(1825),因强姓人家居住此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清康熙年间(约1661),因沪姓人家最早居住此地、村委会驻于此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所在山间川道七里长而得名。建国至1953年2月前,七里川归属宝鸡县十二区终南区管辖。1953年2月太白建区后归属太白中心区终南区七里川乡管辖。195…[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清同治年间(约1862),因李姓人家最早居住此沟,后村委会驻于此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1968年改名红星村。1952年12月前归宝鸡县管辖。1953年2月后归太白中心区终南区咀头乡管辖。1958年12月人民公社化后取名牛家沟门生产大队,…[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辖区内白云村而得名。相传唐贞观初年(627),大将尉迟敬德曾率兵在此炼银,取“白银”后变音“白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