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喜河镇 | 隶属:石泉县 |
行政代码:610922106 | 代码前6位:6109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5 | 邮政编码:725000 |
车牌代码:陕G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45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8810人 |
人口密度:约61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个社区、18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汉江流经此处,江岸迂回,水深且宽,形似梅花,清代称梅湖镇;后因“梅”与“霉”同音,遂雅化为“喜河”。
基本介绍:
喜河镇地处石泉县南端,距离县城25公里,东依凤凰山,东南至石泉咀,隔藕溪沟与汉阴县汉阳镇毗邻,西南与熨斗镇接壤,北至大王山与后柳镇交界,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大王山1381米,最低海拔石泉咀319米。由原4个乡镇合并而成,辖18个村1个社区(其中,江南10个村1个社区,江北8个村),政府驻地为喜河镇王家庄。耕地面积22571亩,其中水田4692亩,林地149036亩,106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5417户16026人,其中农业人口5198户15688人,城镇居民人口219户338人。镇内水域资源丰富,汉江贯穿其中,长约15公里,2006年6月,在晨光村建成总装机容量180兆瓦大唐喜河水
荣誉排行:
2016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喜河镇为2016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村。
历史沿革: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属安顺里。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设梅湖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凤梅乡,辖6保85甲。
1951年,改设喜河乡。
1962年,成立公社。
1984年,复设乡。
1996年12月,改设喜河镇,并撤销藕阳乡并入喜河镇。
2011年6月,撤销长阳乡并入喜河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喜河集镇社区是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喜河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区划代码:~20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为树林茂密,得名为树林村。1958年称为树林大队;1966年称红阳大队;1982年恢复原名;1983年改为树林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将樟树村、东沟…[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其沟上端有一天然石洞而得名。1942年属凤梅乡第六保第六甲;1951年属蔡河乡第五村;1955年其境内袁家山而改名袁家社;1958年社转大队,改为蔡…[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喜河镇驻地在此而得名。喜河村为喜河镇驻地,原有8个小组,2002年改为喜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早在解放前,本村位于中部,建有“天主教”,后改为藕阳七年制学校,地处中心地段,得名中心村。…[详细]
区划代码:~217,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驻地每日阳光照射时间长,得名晨光村。1958年称晨光大队;1983年改为晨光村村民委员会,属喜河镇,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合作化时取新喜之意命名为新喜大队,后改为新喜村。…[详细]
区划代码:~219,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以山的形象,一座高山独立成扇形。1958年称和平大队;1966年改称反修大队;1967年为和平大队;1982年为挡山大队,1983年改为挡山村村民委员…[详细]
区划代码:~22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大雁山得名。1942年属凤梅乡第五保第七八甲;1951年属蔡河乡第一村;1955年为大雁社;1958年社转大队延用原名。1966年以”立四新“之意定…[详细]
区划代码:~221,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蔡河村最早居住着姓蔡的人最多,因此百姓称之为蔡河村。…[详细]
区划代码:~22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新中国成立后,合作社时以团结起来,走共同富裕之路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驻地附近地形形似一条龙盘踞于此,故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2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根据原始祖先认为沟占线长,做事一帆风顺,取名长顺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根据原始祖先认为本地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地广人稀,居住在此地的人们生活十分的幸福,过得非常的开心,故名为福星。…[详细]
区划代码:~227,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地处蛤蟆沟、芭蕉沟之间,故名双沟村。1958年为双沟大队;1983年改为双沟村村民委员会;2011年由长阳乡改属喜河镇;2015年双村村并入双沟村,…[详细]
区划代码:~22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取“同心同德”之意。2002年联乡村并入千佛村;2015年千佛村和同心村合并,改为同心村村民委员会,1996年属长阳乡;2011年长阳乡并入喜河镇;沿…[详细]
区划代码:~22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本村有较多水田,水稻是村民的收入核心,故名田心。…[详细]
区划代码:~23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长阳沟内故名。1958年称前进大队;1982年称长阳大队;1983年改为长阳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详细]
区划代码:~23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以驻地有奎星楼得名。1958年称奎星大队;1966年改称红心大队;1982年改为奎星村村民委员会,属凤阳乡管辖;1996年属长阳乡管辖;2002年油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