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庾岭镇 | 隶属:丹凤县 |
行政代码:611022101 | 代码前6位:611022 |
行政区域:陕西省 | 地理分区:西北地区 |
长途区号:0914 | 邮政编码:711400 |
车牌代码:陕H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216.8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9552人 |
人口密度:约44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11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以境内的庾家河、界岭各取一字命名。
基本介绍:
庾岭镇位于丹凤县最北部,东临峦庄镇,西南接蔡川镇,南连龙驹镇,北以蟒岭山脉与洛南县接壤。全镇总面积2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58亩。辖11个村,120个村民小组,4209户,16592人。全镇气候、地形东北和西南差异大,东北炉道、吊蓬片是全县唯一的黄河流域区,西南地区气温平均比全县低3-5℃。
庾岭镇的林牧业资源丰富,山林面积20.7万亩,林木蓄积达365243立方米,有丹凤重点林场莽岭林场。土特产品主要有黑木耳、香菇、核桃、板栗、山萸和中药材等。镇政府驻地街坊村距丹凤县城37.5公里,辖区有丹庾、庾峦、庾三(洛南三要)、庾皇(蔡川皇台)公路,全镇基本上达到了组组通公路。
历史沿革:
清顺治五年(1648年),属洛南县故县里。
民国十六年(1927年),属第四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庾家河联保,后属龙驹寨办事处。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划归龙驹设治局。
1949年6月,设庾岭乡,属丹凤县。
1958年12月,划归商县,成立庾岭公社。
1961年8月,复属丹凤县。
1984年,改设庾岭乡。
1997年,撤销庾岭乡、石门乡、炉道乡,合并设立庾岭镇。
区划代码:~200,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因地处庾家河街道而得名。该村建国后,归庾岭区庾家河乡;1958年9月公社化时,成立街坊大队,属英雄人民公社;同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入商县;1961…[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因在此沟挖窑开采煤炭而得名,且村委会位于窑沟口。…[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公社化时命名太白大队,后体制改革时改称太白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公社化时命名和平大队,体制改革时改称中河村,后因中河不好听改称和平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花椒沟村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庾岭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南、北炉道交汇的地方而得名两岔河村。该村建国后,归庾岭区炉道乡;1953年6月,该乡分为南、北炉道两个乡;1956年3月又合并为一个乡,名炉道乡;1…[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原大队取所管辖黄家坪简称而得名。该村建国后,归庾岭区炉道乡;1953年6月,该乡分为南、北炉道两个乡;1956年3月又合并为一个乡,名炉道乡;195…[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后有一龙骨岩山而得名。该村建国后,归庾岭区炉道乡;1953年6月,该乡分为南、北炉道两个乡;1956年3月又合并为炉道乡;1958年9月公社化时,…[详细]
区划代码:~21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村口有两块山石相向直立,形似两扇大门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在此村有一座高塔,因水灾后毁为平地而得名。…[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因最早有居民在树之间搭吊蓬而得名。该村建国后,归庾岭区石门乡;1958年公社化时,划归英雄人民公社(原庾家河乡),吊蓬大队;同年12月,丹凤县撤销,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