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禹里镇 | 隶属:北川县 |
行政代码:510726106 | 代码前6位:510726 |
长途区号:0816 | 邮政编码:621000 |
车牌代码:川B | 行政级别:镇 |
人口密度:65人/km2 | |
辖区面积:217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1.4万人 |
地名由来:为大禹出生地,故称大禹故里,简称禹里。
北川县辖镇。1950年置治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建治城羌族乡,1992年更名禹里羌族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4公里。面积217平方公里,人口1.4万。城(口)阿(坝)省道和北(川)松(潘)县道公路交会于此。辖湔江、慈竹、清凉、登高、柏林、茶林、石纽、望江、紫阳、沿河、水秀、三坝、大湾、三合、三坪、三化、杉柏、新堡、庙坪、双翼、禹里、禹穴、鸣牛、庙坝、云安等26个村委会和禹里居委会。乡镇企业有森工、水电、食品加工、建材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马铃薯,畜牧业有猪、牛、羊,林产有茶、桑、药材。
广莲寺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境内,前身是唐代就已修建的东岳宫。禹里镇是华夏人文始祖大禹的出生地,广莲寺是禹里镇著名的古迹之一,同时也是禹里镇关内12个村唯一的寺院它蕴积着丰富的大禹文化和佛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境内,1935年红军长征过北川,是北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里重点展示红四方面军在北川艰苦卓绝的战斗和北川人民为长征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激励各族人民继承和
绵阳大禹故里简介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一九八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被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市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北川县禹里羌族乡境内,距绵阳市100公里,景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是古代治水英雄、夏朝创始
历史沿革:
原名治城。
清宣统三年(1911年),设中区。
民国二年(1913),设城区。
民国十六年(1927年),设第一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设城厢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第一、二联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合并为治城镇。
1950年,设治城乡;同年9月,改治城镇;同年12月,分为城关、苍山2乡。
1951年1月,析城关乡置治城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4年1月,公社改乡。
1986年3月,改治城羌族乡。
1992年,治城、青石2乡并入禹里乡。
2003年7月,改禹里羌族乡(简称禹里乡)。
2014年,撤销禹里乡,设立禹里镇。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禹里社区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石泉社区:组建于2004年1月,辖区范围:东至温金子;北至卷洞桥;南至半边街;西至塌坪子。幅员面积1.2平方公里,人口867户,1918人,5个居民小…[详细]
区划代码:~201,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湔江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4,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慈竹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望江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柏林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8,城乡分类代码:122,为镇乡结合区。
石纽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09,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紫阳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0,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水秀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2,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坝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青杠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6,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三坪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18,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杉柏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3,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禹穴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区划代码:~225,城乡分类代码:220,为村庄。
庙坝村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禹里镇下辖的行政村。…[详细]
新埔村:距县城140里,距镇政府34里。幅员面积8550亩,全村4个村民小组,户数141户,人口337人。…[详细]
青石村:由原三合、大湾等2村合并而成。位于禹里镇西南部,距离县城50公里,距离镇政府8公里。幅员面积12566亩,辖10个村民小组,260户,625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