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山东省 > 滨州市 > 阳信县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

地名:阳信县隶属:滨州市
行政代码:371622代码前6位:371622
长途区号:0543 邮政编码:251800
车牌代码:鲁M行政级别:县
人口密度:528人/km2
辖区面积:79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42.15万人
行政驻地:信城街道

地名由来:阳信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驻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

2023年5月,阳信县被确定为2022年度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2022年12月,阳信县被认定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阳信县人口数量为42.15万人,位列滨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山东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287位。

2021年1月,2021年山东省136个县市区经济实力排名出炉,阳信县位列第119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阳信县上榜。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阳信县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阳信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山东片区)。

+查看更多阳信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阳信县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黄泛平原,徒骇河、马颊河下游,德惠新河东岸。东靠滨州市沾化区、滨城区,南接惠民县,西临济南市商河县、德州市乐陵市,北连无棣县、德州市庆云县。地理坐标北纬37°26′~37°43′,东经117°15′~117°52′。县域东西长53.14千米,南北宽29.02千米,总面积798.47平方千米。205国道、滨博高速公路纵贯县境东部,省道大济路纵贯县域中部,德龙烟铁路横贯县域南部,设“阳信站”,滨德高速公路横贯县域北部,设“阳信”出入口。

【地质】 阳信县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下坳部分,接近渤海凹陷中心。自白垩纪末期,受泰山、燕山、太行山高地隆起影响,随着大断裂发生,平原部分相对下降,渤海凹陷初见规模。到第三纪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平原继续缓慢下沉,沉降到海平面以下。嗣后,以黄河为主的长期泛滥冲积,形成现在基本形势。第四系沉积厚约300米左右,沉积为黄土及未固结的砂、泥岩。其下为新生界下第三系沉积为主洼陷,谓之阳信洼陷。洼陷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的一个次级洼陷。北部紧邻无棣凸起,南接林樊隆起构造,东与东营凹陷毗邻。洼陷构造形态为一典型北断南超箕状式洼陷,即洼陷北部深,向南逐渐变浅。在县城下面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弧形基岩深大断裂。上第三系厚约1000米左右,为河流相砂泥岩沉积。下第三系厚约4500米左右,属湖相沉积泥岩及砂岩。洼陷基底为太古生界变质岩系——花岗片麻岩,局部残留下古生界。在第三纪时期,商店地区发育有较大规模岩浆活动,该地区在地质史上为一地震活动区。

【地貌】 阳信县地貌类型属黄河冲积平原,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缓岗、微坡平地、浅平洼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其中,缓岗海拔在8~10米之间,面积约占县域面积24%;微坡平地海拔7~8米之间,占县境面积56%;浅平洼地,低于周围1~2米,海拔6~7米,分布在微坡平地之中,占县境面积20%,涝年易涝,旱年泛碱。

【历史人文】

历史 阳信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境内就有人群聚居,境内发现古遗址10余处,据商店镇小韩遗址出土文物与信城史家冢出土文物考证,属大汶口文化。自夏朝进入阶级社会之后,至今有4000年文字可考历史。

据历史记载,县域夏、商为蒲姑国领地,周为齐国地,秦属厌次县,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置阳信县,迄今2200余年,几经析并省复演变为当代境域,今属山东省滨州市。

人文 阳信人民在劳动生存斗争中,创造出灿烂文化。古代名人辈出,近现代更不乏其人,其中有著述《媿非文集》二十卷传世的马攀龙、著名戏曲教育家史若虚、中医眼科名医张皆春、诗人安谧、画家陈维信等。名胜古迹有“春秋狩于郎之地”遗址狼丘冢、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衣冠冢、东汉末年合葬黄巾军将士的黄巾冢、唐代名医牛天齐之墓牛王冢、明代硬山式建筑玉皇庙,红色遗址遗迹有张家集土改纪念堂等。

【传统文化】 阳信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屯兵古笃马河之阳而得名,距今有2200余年历史,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荟萃,素有“农桑之地、乡舞之乡”美称。作为黄河三角洲文化与齐文化发祥地之一,先人们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不仅创造了丰厚物质文化,也创造了优秀精神文化。鼓子秧歌、木板大鼓、泥塑、水火流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有一定影响。至2020年底,全县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个。

历史沿革:

阳信县置县于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治所信阳城;始建国元年(9),更名为东顺亭,治所迁瑷城,东汉、曹魏、晋各朝因之。

东汉延光元年(122),复名阳信。

北齐天宝七年(556),治所迁马岭城;唐,五代的梁、唐、晋、汉、周,以迄宋、金,治所均在城洼。

嘉定十四年(1221),治所迁阳信县城。

1946年夏,县府驻地屡有迁徙,先迁城西南双庙,又迁前袁、后袁,后迁帽李,1948年迁程子坞,1950年迁回阳信县城;1958年阳信并入无棣,1961年复置阳信县。

滨州黄河楼
信城街道

信城街道办事处由原阳信镇的夏家、孙家、小窑、西北村、边家、北园子共37个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组成,人口4.2万人,面积32平方公里,辖区包含新、老行政…[详细]

金阳街道

金阳街道办事处由原阳信镇的坡庄、五霸营、东大寨、小李家、西大寨、王家楼等共101个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组成,人口4.7万人,面积约68.4平方公里,辖…[详细]

商店镇

商店镇位于阳信县南部,辖8个工作片,96个村,土地总面积为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75836.04亩,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1501人,…[详细]

温店镇

温店镇位于富饶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区北端,是山东半岛和京津唐的连接地带,又是环渤海经济区与沿黄经济带的交汇处,距北京400公里,天津240公里,黄骅港12…[详细]

河流镇

河流镇是省政府确定的首批中心镇之一。位于阳信县东南方向,距县城10华里。全镇总面积5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辖79个行政村、3.…[详细]

翟王镇

翟王镇地处县城以南10公里处,总面积66.8平方公里,6.6万亩耕地,总人口3.8万人,全镇共有89个行政村。 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所处区…[详细]

流坡坞镇

流坡坞镇位于阳信县城西14公里处,东与银高乡、翟王镇接壤,南于洋湖乡相连,西与温店镇毗邻,北与庆云县相接。全镇辖7个办事处,14个镇直部门,73个行政…[详细]

水落坡镇

水落坡镇位于阳信县境的东南部,因镇政府驻水落坡故名。东邻滨城区,北接沾化县,西与劳店镇、商店镇接壤,南与惠民县为邻,是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详细]

劳店镇

劳店镇位于阳信县东北部,版图面积94.6平方公里,辖86个行政村,4.3万人。国道205线和省道永馆路在乡境东部交汇,省道大济路纵贯西部,滨德高速路…[详细]

洋湖乡

阳信县洋湖乡地处滨州市最西端,处于滨州、德州、济南三市交界,与惠民、商河、乐陵三县接壤。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南距省会济南120公里,北到天…[详细]


以下地名与阳信县面积相当:
到阳信县必去著名景点

阳信县相关名人

阳信县特产与美食
阳信县民俗文化
相关资讯
滨州市行政区划:
阳信县导航
  • 阳信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 返回电脑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