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铺集镇 | 隶属:胶州市 |
行政代码:370281105 | 代码前6位:370281 |
行政区域:山东省 | 地理分区:华东地区 |
长途区号:0532 | 邮政编码:266000 |
车牌代码:鲁B | 行政级别:镇 |
辖区面积:约122平方公里 | 人口数量:约4万人 |
人口密度:约328人/平方公里 | |
下辖地区:7个社区、13个行政村 |
地名由来:
镇政府驻地铺上一村。因其距胶、高、诸三州县各七十里,又是明清至诸城的驿递铺,又称七十里铺、三七铺。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铺集也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
基本介绍:
铺集镇位于胶州市西南部,地处胶州、高密、诸城三市交界中心,距三市各70华里,素有""三七""铺之称。历史悠久,商贸繁荣发达,秦汉时为黔陬郡。铺集也因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而得名。建国初期曾是胶河县驻地。省道朱诸路、董张路横穿镇中,距离青岛国际机场70公里、青岛海港80公里、黄岛港口60公里、济青高速公路40公里、胶济铁路35公里。全镇共辖69个行政村,1.9万户,6.6万人,总面积1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7万亩。小城镇建设发展迅猛,建城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万人,被列为山东省中心镇和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规划到2010年建城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万人。
荣誉排行:
2022年10月,被命名为2022年度山东省“平安农机”示范单位。
2022年4月,铺集镇被确定为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乡(镇、街)。
2020年12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0年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名单,铺集镇榜上有名。
2020年3月,铺集镇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省级耕地保护激励乡(镇、街道)。
2017年2月,铺集镇被认定为青岛首批农村电商示范镇。
2014年7月,铺集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确定铺集镇为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
2007年1月,环境保护部授予铺集镇第六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文化旅游: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位于胶州市张家屯镇西庵村东南部的高台地上,遗址南临胶河,中部有一条南北向的小路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
【三妹琢遗址】为商周遗址。位于胶州市铺集镇三妹琢村南约100米处的稍高台地上。遗址南有一条季节性河流,中部有一宽约15米的凹状小沟,断崖处暴露有大量陶片。198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
西黔陬故城遗址地址:胶州市铺集镇黔陬村西北时代:晋代保护范围:东至河流,南至黔陬村村南生产路,西至黔陬村向东500米处,北至王吴水库。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三妹冢汉墓群位于胶州市铺集镇三妹冢村,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墓葬。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石清沟墓群位于铺集镇石清沟村西北岭,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墓葬。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夏、商时为莱夷之域。
周初属莒、介、计之地。
春秋属齐国。
秦、汉属琅邪郡黔陬县。
北魏永安二年(529),属胶州高密郡黔陬县。
隋开皇三年(583),属胶州黔陬县。
隋大业元年(605),裁撤黔陬县,并入胶西县。
唐武德六年(623),撤胶西县,并入高密县。
北宋元祐二年(1087),复设胶西县。
明洪武二年(1369),裁撤胶西县,改称胶州。
清属胶州招贤乡,石清沟、巩家庄、南朱郭3村属高密县。
清末(1911),
区划代码:~001,城乡分类代码:121,为镇中心区。
胶河社区是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铺集镇下辖的社区。…[详细]
铺上一村 村居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县移民至此。《州志》注为谈疃铺集,名称含义不详。因其距胶、高、诸三…[详细]
铺上二村 村居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县移民至此。《州志》注为谈疃铺集,名称含义不详。因其距胶、高、诸三…[详细]
铺上三村 村居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县移民至此。《州志》注为谈疃铺集,名称含义不详。因其距胶、高、诸三…[详细]
铺上四村 村居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县移民至此。《州志》注为谈疃铺集,名称含义不详。因其距胶、高、诸三…[详细]
铺上五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县移民至此。《州志》注为谈疃铺集,名称含义不详。因其距胶、高、诸三…[详细]
彭家庄 村居由来 相传元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彭姓从昌乐县土埠沟迁至谈疃铺。后又迁至此地,以彭姓立村而得名。 …[详细]
巩家庄 村居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耿姓从河南省夏邑县迁来,以姓氏命名立村,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张熙…[详细]
于家庄 村居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年月不详),据说当时为常家花园。清乾隆年间,于姓从谈疃铺迁来看守花园,后演变为村,名于家庄。 …[详细]
小庄 村居由来 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刘孟鵾从沙河迁来立村,名刘家小庄,后简化为小庄。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南…[详细]
松园村 村居由来 据松园村《刘氏家谱》记载,明朝建村。始祖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沙河村,下辈又迁至刘家小庄,后又迁到此地。因村后有一片…[详细]
沙河村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洪武年间(具体年月不详),掖县沙河有三兄弟移民外迁,三人言定移居后仍以祖籍沙河为村名,一迁至此地,一…[详细]
胡家 村庄由来 相传明永乐4年(公元1406年)胡姓从江苏省徐州移来立村。称胡家牛沟,后简化为胡家。 政区人口 胡家村…[详细]
黔陬村 村居由来 相传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迟德玉、王尧由-县迁来立村。因此庄座落在汉代古城黔陬旧址上,故名(有专考)。19…[详细]
高家 村庄由来 高家庄村,解放前是一个只有16户人家的小村,名为高家小河。1958年胶县、高密两县联合修建王吴水库,黔陬村、侯家奄…[详细]
天台寺村 村居由来 相传赵姓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县移民至此建村,因崇奉佛教天台宗,设寺名天台寺,沿为村名。 …[详细]
北张家屯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年月不详),张进从河北省枣强县迁到高密县柿子园,后又移到此地立村,因地处土阜,故名张家屯。后因…[详细]
殷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建村于明朝天启年间,曾有土地庙碑记载,原名樊家庄。后因殷姓居多,改名殷家庄。 政区人口 殷家庄村…[详细]
辛屯村 村居由来 相传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辛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名丰敬庄(含义不明),后改为辛屯。 …[详细]
苗家庄 村庄由来 相传村庄始建于唐朝。后苗姓(原籍不详)为避战乱,洪武年间迁民到此,沿用旧籍名称苗家庄。(1976年水利工地曾出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