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位于石桥镇东北部,北接南召县。村委会驻朱村,辖朱村、坡寨、焦庄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537户,2071人,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0亩,林地面积120亩,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2700元,村内平房、楼房林立,1个自然村通上公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3人。 朱村地处平原,土质肥沃,村民以农为主,粮食作物主种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兼种蔬菜,尤以萝卜、生姜、大蒜驰名,其……。 |
据早年有个叫朱石万的人从洛阳邙山带领一家到这里居住,逐渐形成村落,取名朱村。1948年属彭婆区。1958年成立朱村生产大队,属彭婆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朱村村民委员会,属彭婆乡。1996年撤乡建镇,属彭婆镇。朱村村……。 |
传明初朱姓自洪洞县迁来建村,故名。1949年属济源县三区。1955年属济源县北官庄中心乡。1958年属梨林人民公社,名为朱村生产大队。1983年改公社为乡,属梨林乡,名为朱村村民委员会。1999年撤乡建镇,属梨林镇,名为朱村村民委员会。朱村位于梨林镇二环路北部,西邻程村,东靠大许,全村173户,746人,劳力700人,分4个居民小组,村三委成员9人,党员17人。土地面积900余亩,耕地面积824亩……。 |
相明初朱麦成一家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村名为“东沿村台”(当时洹河西岸有一个沿村台村,此村居洹河东岸故名),清乾隆年《安阳县志》改称朱家村。民国《续安阳县志》载有前朱村、后朱村,此村居南故称前朱村。前朱村、后朱村郝小庄三个自然村统称朱村,名称沿用至今。1949年后前朱村、后朱村、郝小庄三个自然村合并成立朱村村。1958年成立朱村生产大队,属吕村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朱村村民委员会,属吕村乡。199……。 |
传明初山西洪洞县迁民定居于此后成村,因朱姓居多,得名朱村。1958年成立朱村大队,属小董人民公社。1983年改朱村村民委员会,属小董乡。朱村村……。 |
传因村里有一姓朱的富户大家而得名,后因社会混乱,天灾人祸,朱氏家道衰落,全村不再有朱氏一姓,故名朱村。又因民委员会位于朱村,故名朱村村民委员会。1958年8月,成立俄庄生产大队,属朱砂岗人民公社。1961年7月属朱砂区。1963年4月属朱砂人民公社。1966年分设朱村生产大队,属朱砂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为朱村村民委员会,属朱砂乡。1996年10月属朱砂镇至今。朱村村……。 |
元末明初,大理学家朱熹第六代子孙朱裳辞掉泗州盘,退官隐居于此,后朱姓人家在此生息繁衍,自落成村,故称大朱村。唐圣历元年(698)属銮驾镇。历经五代、宋、元、明,至清同治六年未更。1867年属闫庄。1947年成立农会,属闫庄区。1951年与酒后村合并为小乡。1958年成立大朱大队,属闫庄公社。1960年3月划归伊川县,属闫庄公社。1961年9月复归嵩县,属闫庄区。1963年属闫庄公社。1984年为大……。 |
辖区1949年属三区南耕乡,后并入港东乡;1958年建队,属杨村公社;1961年划归港东公社;1966年改移红卫大队,属东风公社;1971年复称朱村大队,仍归属港东公社。1984年8月政社分开,港东公社更名港东乡,朱村大队更名朱村村民委员会,隶港东乡;2003年9月邓村民委员会与朱村民委员会合并为朱村村民委员会;2006年元月港东乡与杨林乡合并,更名葛仙山乡,驻地余家墩。朱村村……。 |
1949年前属二区廖溪乡,1949年初属二区4乡,1958年属涂埠公社,1959年属艾城公社红旗大队,1984年更名为朱村民委员会。朱村村……。 |
朱村村是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梁屯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10881124204。 |
朱村村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王庄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22119246。 |
朱村村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苍山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1324002239。 |
朱村村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830107230。 |
朱村村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辛安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687109211。 |
朱村村是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滨湖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0481104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