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房,明清时期,贵族在此地占有大片土地,盖有豪华的院落房屋,后人以庄园房屋为方位得名庄房。1952年8月7日,全县划为1个镇4个区276个乡,庄房归三区黄龙乡管辖;1956年3月,由195个乡合并为96个大乡,设庄房高级农业合作社,划归化龙区管辖;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的决定,将原来的区、乡、高级农业合作社规划为人民公社,管理区和生产大队,庄房更名为远景大队,隶属化龙管理区管……。 |
清同治五年(1866)属郧县东乡东良保。民国十一年(1922)属郧县三区(刘家洞)桑麻乡东良保。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郧县南化区桑麻乡东良保。1948年归黄龙村,1951年推行土改,归黄龙乡,1955年推行合作化,称星火农业合作社,属白桑区管辖。1958年人民公社化,取名为星火大队,属万能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星火大队属白桑区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星火大队属高庙人民公社管辖。1981年……。 |
因境内有一个叫庄房坪的地方而得名。1958年9月,为状元公社状元管理区天星大队,1984年9月,改为石门区立新乡庄房村。庄房村……。 |
因原庄房院子地理环境很好,故名庄房村。1984年置庄房村,属双河区桥镇乡;1996年废桥镇乡,属双桥镇。1999年并岩坪村、五星村.。庄房村……。 |
1958年建大队时,以境内庄房沟自然村名命名庄房大队。1967年更名前进大队。1978年恢复原名庄房大队。1984年建村时为庄房村。2007年4月将碾子河村2个组划给庄房村,沿用至今。庄房村……。 |
1951年得名庄房初级社,1958年改名庄房生产大队,1984年更名庄房村并成立村委会,沿用至今。庄房村……。 |
1958年得名,成立生产大队。1980年改名为庄房村村委会,沿用至今。庄房村……。 |
意为有存储粮食房屋。解放前,该地属新德乡。解放后,1951年底属杨河乡。1955年属杨河乡。1958年建立铁牛公社,杨河乡改为东风大队,该地属东风大队。1961年为杨河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杨家坝公社,该地属杨家坝公社。1983年设立杨家坝乡,为庄房村村委会。2017年并入木古镇。庄房村……。 |
此村原有土司粮食仓一座,故名。解放前此地有土司粮仓一座,并派护院守在此地驻守,习称庄房大队,解放后归洼里乡管理,后成立庄房村村民委员会。庄房村……。 |
庄房位于该村境内,村名遂借取庄房小地名为名。1930年命名为杨家庄房隶属于红征公社,1940年更名为庄房村,隶属红征公社。1980年为庄房村,隶属于抚边乡。庄房村……。 |
庄房,指地中间的房子,故名。民国时属兴隆乡五保,1958年划为朴头公社五大队,1963年改为庄房大队,1984年改为庄房村。庄房村……。 |
相传明洪武年间,有杨氏在此建庄,故名。民国末期属保山县政府直辖猎户甲。1950年属诸葛营行政村;1953年属辛街区;1958年属东风公社诸葛营管理区;1966年属岩箐公社为庄房大队;1971年属城郊公社仍为庄房大队;1984年属汉庄区为庄房乡;1987年属汉庄乡为庄房行政村;1996年改为汉庄镇庄房办事处;2000年改为汉庄镇庄房村委会至今。庄房村……。 |
为了便于劳作、收租特建房于此故称。1934年属环州土司辖地,1968年建立大队至1984年改称为庄房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建为庄房村公所,2000年撤村建委,成立庄房村民委员会,至今。庄房村……。 |
八角镇庄房村委会地处八角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葫芦山18公里,东邻洒洲,南邻必达,西邻五街河,北邻法古苴。辖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815米,年平均气温15.6度,年降水量845.5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辖17个村民小组,农村常住居民299户,1206人,有耕地1310亩,林地10323.2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烤烟、核桃、魔芋和外出务工为主。……。 |
因该地有建国前土司收租修的庄园房子而得名;现村委会驻地石龙堡一组,故名。1950年至1979年称自然村,属红桥公社。1980年成立庄房大队到1983年,1984年至1987年改称庄房乡,属红桥区。1988年改称庄房行政村,属红桥乡。2000年后至今称为庄房村委会。庄房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