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村简介中元村位于春秋、汤池、阙店三乡镇交界处,位于春秋西南部,辖20个村民组,17个自然村庄,人口1738人,483户。耕地1192亩,水田1060亩,劳动力989人。该村属丘陵地区,适宜水稻、茶叶、板栗、玉米生产,由于地形、地貌复杂,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较慢。基本实现组组通电话,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全村。中元村位于春秋西南部,于汤池、阙店二乡交界,20个村民组,15个自然村庄,人口1778人,48……。 |
原名茶园大队,因重名,1980年取驻地“中坪”的“中”字,留原大队名“茶园”的“园”字,更名为中园,谐音中元,故名中元村。1949年前属石会乡第7保。1951年改保为新民村、1953年划设茶园村。1958年建茶园管理区。1962年置茶园大队。1980年更名中园大队。1983年更名中元村。2002年9月撤销石关村及伍坪村3、4、5组,所属行政区域并入中元村,沿用至今。中元村……。 |
1958年为中园村大队,1983年改为村名委员会。中元村……。 |
中元村位于新塘镇东北部,面积约4平方公里,北部接中新镇,对外联系交通方面,南北向交通道路南乡路从村庄西侧部经过,朱宁路从村庄穿越,南乡路和朱宁路是村庄主要对外交通联系。村庄共有1629人。370户,中元村共8个合作社。分别是:大浪,刁屋,李屋,花元冚,荔枝山,大窝,陈屋,林屋,村民年均收入为4300元,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和经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8600元,主要来源为原小学合并,现出租办……。 |
因在人民公社时期为中原大队,后沿用至今,故命名为中原村。1953年属八区。为中井、吕元两个村,1953年两村合并为中元乡,1961年改为中元大队,1983年改为中元村沿用至今,属新景镇。中元村位于新景乡南部、全村总土地面积10.63平方公里。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境内土壤主要有石灰土和水稻土。植被以松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区域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新景河等。中元村有11个村民小组、共有490户2……。 |
中元村--人口总数:3481人农业人口:3455人非农业人口:26人--行政区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34.0亩--主要民族成分:汉发展口号:发展有机高粱,增加农民收入--所辖村:店子,石板塘生产总值:691.0万元--主要经济产业:有机高粱,生态烤烟名特产品:有机高粱办公所在地:中元村……。 |
中元村是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古县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608251032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姚圩区南英乡,1952年属南英区万全乡。1956年由6个初级社组成1个高级社,1958年成立河埠大队,属姚圩公社。1972年分设中元大队。1984年春改设中元村民委员会。得名后沿用至今。中元村……。 |
因村最早建村,以放牧为主,曾名草场。后种菜供右玉城居民吃用,加上北有北园,南有南园,故称中园,后将园简化为元。为其村民委员会驻地,故名。1949年解放初属一区新庙子乡。1953年属一区西窑沟乡,称中元行政村。1956年撤区划乡,属西窑沟乡,并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杜瓦窑一起称中元农业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西窑沟人民公社,为独村大队。1958年9月建立大人民公社,属长城人民公社(驻地右玉城)称……。 |
北田镇中元村位于北田镇东北13公里的丘陵山区,与庄子乡相邻,全村48户,劳动力48人。耕地面积1050亩。是典型的农业村。现有果园200多亩,枣树100多亩,2010年以来,我村在全镇温室产业强势发展的大潮推动下,积极开展温室大棚建设,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村民致富增收的信心。2012年,人均收入9451元。……。 |
祭祀故人,表达哀思,故名。1958年为中元管理区,1962年为中元大队,1983年更名中元村,2004年5原冷泗村并入中元村,村委会驻柑子园,并后所辖19个村民小组调整为11个。2020年9月村民小组优化调整改革为原来11个组调整为6个。中元村……。 |
中元寺位于此地境内。公社化时叫杨柳大队,1971更名为中元大队,1984年变更为中元村。2019年村建制调整与大坳村合并成新的中元村,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中元村……。 |
因村委会驻地名中元里而得名。1958年建中元大队,属骑马公社。1984年改中元大队为中元村,属骑马乡至今。中元村……。 |
因旧时老窝上三村(荣华村、中元村、崇仁村)被称为“上三甲”,此地位居崇仁、荣华两村之间而得名中元,意为中间的寨子。旧属旧州土司第七保,1950设村,1954年设乡,1959年改为大队,1984年恢复乡。1988年改为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后称中元村民委员会。自得名后沿用至今。中元村……。 |
2005年中街村和元底村合并,各取首字为村名,称中元村。2005年中街村和元底村合并成中元村。2011年随鹤溪镇并入水头镇。中元村共有866户,3118人,党员59人,耕地面积1541亩,山林面积3387亩,村主导产业是甘庶、杨梅、水稻、毛芋。201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1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2014年获得县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