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村与刘店、七营、袁堂相邻,中华村在包点干部李辉、书记秦雷的带领下,农合、农保等各项工作保持先进,争创更先进。 中华村位于汝集镇北部,202线传境而过,交通便利,全村人口4776人,耕地面积6370亩,村两委班子8人,共有党员86名。辖肖夏、庞王、汝桥口、前汝、后汝、汝小庄、郑庄、李庄、刘庄、庞小庄、庞寨、汝竹园、于庄、秦寨、秦竹园、秦庄、秦小庄、庞前、庞后21个自然庄,38个村民组。……。 |
以此地中华观得名,建于民国初年,系同善会主建。1935年至1949年是永丰乡第二保。1951年命名为中华村。1958年人民公社改为中华大队,1984年复为中华村。1993年隶属永城镇,2001年永城村和永隆村的花屋基、建坎、机房、白岩村村民组并入中华村。2013年更名为中华社区,沿用至今。中华村……。 |
中华村是由于村内有一名为中华寺的古寺庙而得名。1950年,为太平乡中华村,1958年,为红旗公社中华管区,1962年,为陡梯公社中华大队,1983年,改称中华村,1994年,为静观镇中华村。2003年,因村级调整由中华村和梨树村合并成新的中华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中华村……。 |
取中华民族的“中华”之意得名。原为十三村,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设立中华生产大队;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中华生产大队,设立中华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中华村、华兴村合并仍为中华村村民委员会。中华村……。 |
中华民国元年修建此塆,名中华塆。从1981年起至今,大队、村均以中华为名。1949年为葛兰乡5保,1950年为葛兰乡5村,1958年为葛兰(区)人民公社5管区3连,1961年为葛兰公社幸福大队,1981年更名为中华大队。1984年为葛兰乡中华村,1985年为葛兰镇中华村。得名后沿用至今。中华村……。 |
中华村地处于涂坊镇南部,聚集镇15公里,为我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是我镇唯一的革命基点村。全村村民小组10个,7个自然村,其中刘六个自然村的道路已经硬化。地形属于梅花形村庄,我不设在中华自然村,村部占地面积105平方,两层砖木结构,村级卫生所占地60平方。人口较为分散,山多地少,全村人口1825人,党员45人,耕地面积1443亩,山林面积2875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8416亩。全村以种养业为主,外……。 |
以“中华”命名,寓意正直、长久。原称小满乡中华村,于2003年6月28日撤乡建镇改成小满镇中华村。中华村……。 |
中华村位于雷王乡南面,有山有水,风景优美。自古称中华村,现今沿用。中华村隶属雷王乡,先后隶属大潭区、茨坝区,1958年改设为大队,隶属中坝公社,1961年改为公社,1966年与江口公社合并,1969年12月后分社,1983年恢复乡建制并改名为雷王乡。中华村……。 |
因此地早有花豹出没,故名。1958年设中华大队。1961年并入朱张大队。1978年恢复中华大队。1983年改称中华村民委员会至今。中华村……。 |
中华村委会位于江禄线和春中线交汇处,是广宁县北片乡镇交通必经之地。全村面积9.87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816人,是全镇最便利的村委会。中华村委会距墟镇7公里,距县城14公里,中华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发动村民种植沙糖桔、龙须菜、蕃薯等经济作物。为县城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农副产品,也大大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 |
取中行、安华2村各一字得名。1947年为中行、安华2村,属荔浦县龙窝乡。1952年设中华乡,属荔浦县第一区。1953属平乐县第一区。1955年属附城区。1958年改中华大队,并析出翟家大队,属月城公社。1962年改水西公社,属月城区。1963年改中华公社。1968年复改中华大队,属月城公社。1984年改中华村民委员会,属附城乡。1987年改中华村公所,1995年复设中华村民委员会,称中华村村民委员……。 |
中华村是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大楞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002203214。 |
中华村是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102117204。 |
中华村是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昌平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421203208。 |
中华村位于326国道左侧,距湄潭县城10公里,在永兴镇政府驻地的西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地处大娄山脉,湄江干渠横穿中华村,全村有行政区域面积16.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34亩,其中农田面积3100亩,土1234亩,林地面积5885亩,茶园面积3180亩。全村总户数900户,人口3183人,党员82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经济为辅,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以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