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张阁逢集每年农历三月十日,逢古会骡子交易会,1948年洪水迁至赵庙,村北有一张阁庙,故名。村委会以驻地张阁得名。解放初期属于张阁乡,1958年属于红光人民公社,1961年初并黄门、张广、张楼、赵庄、张阁5大队为张阁大队,1983年恢复原张阁大队,1983年属于张阁乡,1992年属于赵庙镇,2006年10月村级规模调整时撤销张阁、张楼(1981年避重名更名张化庄)、张广庄3村委会并称今名会。……。 |
张阁村共有人口3004人,土地4928亩,村民组8个,村两委成员7人。该村实行了村民自治制度,基层组织不断加强,党务、村务、财务按时公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该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团结一道,艰苦创业,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和该村规划要求,坚持“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使农村面貌显著变化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以“双培双带”为载体,逐步开创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 |
张各村位于观堂镇东北方向10公里处,该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下辖张各、臧小庙、夏庄、东瓦、西瓦、王庄、邓庄、陶庄、杨洼、贾庄、刘庄、中心店、周庄、张庄等14个自然村组,拥有人口1006户,3472人。近几年,张各村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做文章,依靠科技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使过去传统的养殖生产方式向着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张各村村民以农业为主,,这为发展特色养殖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张各村大力提倡适……。 |
张姓迁此建村,因建阁老府,称张阁。1948年属夏亭县齐老家区。1949年属淮阳县第二区(柳林)。1958年设张阁大队,属齐老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张阁村民委员会,属齐老乡。2019年属淮阳区齐老乡。张阁村……。 |
明代,张氏先祖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得名张庄,后盖一小阁子,易名张阁。后分居为前、后张阁。1954年由永城县划归夏邑县,属马头区。1958年属马头人民公社。1961年属业庙中型公社,名为张阁生产大队。1965年属业庙人民公社。1984年属业庙乡,名为张阁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张阁村:位于业庙乡西南5公里处。……。 |
相传张氏在此地人多势众,家财富裕,曾在村兴建楼阁,故名张阁。1950年代曾设张阁乡。60年代并入孙楼大队。1975年成立张阁大队,属双桥公社。1984年张阁大队改置为张阁村民委员会。2014年属双桥镇张阁村民委员会至今。张阁村:位于王炉营村西南侧。……。 |
明万历年间,张氏先祖定居此处为望族,故名张阁。1952年由商丘县划归夏邑县,属第九区。1955年属济阳中心乡。1984年属济阳乡,从刘大楼村民委员会析出张阁、王老家、丁庄共3个自然村成立张阁村民委员会。2000年属济阳镇,沿用至今。张阁村:位于济阳镇以东3公里处。……。 |
明代,张氏先祖迁居此店,人口繁庶,在村东建一高阁规模宏伟壮丽,因与邻村相比阁庙较大,由此取名为张阁。1949年属夏邑县。1951年称张阁行政村,划属谷熟县陇海区。1954年称张阁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入虞城县城关区。1958年称张阁生产大队,属稍岗人民公社。1975年属郑集人民公社。1983年社改乡,更名为张阁村民委员会,属郑集乡至今。张阁村:位于郑集乡西南4公里处。……。 |
明洪武二年(1369),张氏自张老家迁此定居,买下翠花楼,取名张翠花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因村人恶其张翠花楼村名不雅,遂拆楼迁至庄后建阁,此处称前张阁。1949年属商丘县。1951年称前张阁行政村,划归谷熟县站集区。1954年谷熟县并入虞城县,仍属站集区。1956年称前张阁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文集中心乡。1958年称前张阁生产大队,属站集人民公社。1961年属大侯区。1975年属文集人……。 |
张阁村:位于张阁镇政府所在地。……。 |
张阁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南鲁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1723104226。 |
张阁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岗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1117999。 |
1976年为张阁村大队,1984年为张阁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张阁村……。 |
张阁村属于郑楼片区,毗邻万全家具园区,郑楼乡交公路贯穿全村中心,全村有286户,916人,党员22人。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05元。近年来,张阁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在抓好经济建设、奔小康的同时,以建设县级文明村为目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指挥”的工作思路,紧扣“乡土风情、乡村风格、生态风貌”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文明村建设,不断提高了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环境整洁优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