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村,以曾家坪得名。1951年1月建马鞍村,以马鞍山得名;1953年并入汪家村;1958年11月改汪家村为汪家区队;1962年从汪家大队析出马鞍大队;1967年改为曙光大队;1975年复名马鞍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以驻地曾家坪更名为曾家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曾家村、汪家村合并为现曾家村,沿用至今。曾家村……。 |
因早期居住人口均姓曾,故名。因此地居民长期居住,先以小队命名,曾家村分为曾家,虎家两片。后更改为曾家村沿用至今,归买家巷镇管辖。曾家村……。 |
1949年解放时,属临夏县三角乡管辖,1958年划入北塬公社,公社化时为北塬公社曾家大队,1961年体制调整时为三角公社曾家大队,1983年将三角公社复置三角乡管辖,后成立村民委员会,命名为曾家村民委员会,2005年三角乡与土桥镇合并划分土桥镇管辖。曾家村……。 |
原名菜子梁,地势山区,南以靳坪连结川地,东至王城,西至永坪魏河村,北至马河杨虎村,后更名为曾家社。1983年更名为祁山乡曾家村村民委员会。曾家村……。 |
1957年被划回海康县(现雷州市)。1958年设立曾家乡,1961年设为曾家大队,1984年又设为曾家乡,1987年2月设立曾家村民委员会,1989年设立曾家管理区,1999年命名为曾家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曾家村……。 |
曾家村位于邓州市刘集镇的东南部边缘地带,村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有68名党员,总距镇政府约8公里,东、南两边与新野且毗邻,全人口4460人,总户数1040户,现有耕地9355亩。 近年来村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广大干群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邓州市委提出的“4+2”工作法贯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全过程。大力实施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续六年获得了丰收。养鸡、养猪、养牛已成为曾家村的三大……。 |
1958年为华河公社曾家管理区四大队;1966年为华河区曾家公社曾家大队;1975年改称曾家大队属华河公社;1984年2月撤社设区改为华河区曾家乡曾家村民委员会;1987年乡镇撤并属华家河镇至今。曾家村……。 |
曾家沟村地域的归属可追溯到明朝。明万历年间,郧县在张湾区境内建置花果村、黄龙村、舒家店、土门村、小岭镇等部分村镇。曾家沟村地域属花果村。清嘉庆年间,郧县设东、南、西、北4乡19里109保。曾家沟村属郧县南乡十堰保。民国11年(1922年),郧县设7个区,其中六区驻黄龙,七区驻十堰。曾家沟域属郧县十堰区。民国29年(1940年),郧县设黄龙指导区,辖十堰乡、黄龙等12乡。曾家沟村地域属十堰乡。民国3……。 |
曾家村(Zengjia Cun)位于镇东部,西面是樟市镇桐木村、东面是公和村、南面是禾苍村、北面是平都村。村委驻地三组。村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九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全村420户1760人,100%汉族。 境域经济素以烤烟为本。2011年末耕地面积 亩,人均耕地 0.5亩;农业总产值1205.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850;农业以烤烟和水稻为主,年粮食640吨,人均产粮食363……。 |
曾家村是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322117224。 |
曾家村是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复兴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0723104203。 |
曾家村是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普满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3102420120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福华乡第五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三区六都乡。1958年成立毛家大队,属七都公社。1982年成立曾家大队,属七都公社。1984年撤大队设村委会,成立曾家村村民委员会,属七都乡,沿用至今。曾家村……。 |
1948年属云谷乡,1949年属墈头乡。1958年由金文、龙陂合作社组建为冠朝公社金龙大队,1963年分开为龙陂大队,1968年合并为冠朝大队,1972年分开,复原龙陂大队。因重名,1983年更名为墩陂大队,1984年改现称墩陂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曾家村村域面积12.6平方公里,辖1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1921人,耕地面积3300亩,主要从事水稻种植等产业。特色产业:种植竹蒿薯……。 |
村子由曾姓族人所建,故名曾家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属吉安县天华乡,1951年属县级吉安市郊太平乡,198年设立曾家大队,属禾埠公社,1966年划至白塘公社,改名红旗大队。1968年与甫塘、吉丰两大队合并,统称吉丰大队。1971年又划至禾埠公社。1972年秋将原甫塘、吉丰两大队分开,恢复曾家大队。1984年7月,改曾家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曾家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