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于营村

于营村

  于营村位于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东北部潮河岗子川上游。辖区总面积15039亩,耕地面积1240亩,85%以上为山坡地,人均耕地1.37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等。全村辖8个居民组,大营子、马场、西沟、后沟4个自然村,307户900人,其中党员33名。……。
  北宋时,此处在大名府城内,御林军兵营设在这里,时称御营。城毁后建成村落,仍称御营。后人为书写方便,久之演变为鱼营。于营村……。
  清代初期,于姓人氏在此落户建村,故名于家营,后简称于营。1912年属西平县永丰保。1949年属盆尧区。1956年属盆尧中心乡。1957年属盆尧乡。1958年设立于营生产大队,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属盆尧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于营村民委员会,属盆尧乡。2010年7月属盆尧镇。于营村……。
  清顺治年间于姓在此建村居住,后因此地驻扎过兵营,故取名为于营。1949年属太康县第六区(逊母口)。1958年8月成立于营生产大队,属逊母口公社。1983年11月更名为于营村民委员会,属逊母口乡。1987年撤乡建镇,属逊母口镇至今。于营村……。
  明嘉靖年间,于氏先辈由山东枣林庄迁至于此,在此定居并建村,因此地曾有军队驻扎,故取名于营。1958年设立于营生产大队,属石槽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于营村民委员会,属石槽集乡至今。于营村……。
  明初于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明末李自成义军曾在此扎营,故村名称于营。清代属扶沟县黄河涯地方。民国年间属扶沟县东区(吕潭)。1949年属扶沟县四区(汴岗)。1958年设于营大队,属汴岗公社。1983年改为称于营村民委员会,属汴岗乡。1997年属汴岗镇。于营村……。
  在唐代以前,有一位领兵元帅姓于,在此地扎过兵营,故取名于营。1949年属梁寨乡。1971年为于营大队,属梁寨人民公社。1983年为于营村民委员会,属梁寨乡。2005年属太平镇乡。2008年撤乡设镇,属太平镇。于营村……。
  北宋时此处为兵营之地,于姓首迁居于此处,故起名于家营。后简称于营。1949年属浚县八区。1958年建于营大队,属卫贤公社。1983年设于营村民委员会,属卫贤乡。2001年属卫贤镇沿用至今。于营村位于卫贤镇正北,与裴营村接壤,全村共有耕地1903亩,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全村有331户,人口1543人。党员43名,现有村“两委”干部5人,其中支委3人,村委2人,交叉任职2人。……。
  清崇德年间,于氏支脉自河北于家营迁徙而来,到此定居,故名于营。1949年属鸦岭区。1958年成立于营生产大队,属鸦岭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于营村民委员会,属鸦岭乡。2017年撤乡建镇后属鸦岭镇。于营村……。
  于营村南邻歪子村,西邻周单庄村,北接冯庄村,东边与卧龙区英庄镇南刘营、东坡村接壤。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5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874户,3052人。于营建国前属瓦店乡13保。1948年11月属南阳县第四区(英庄)为于营村。1950年冬划归新野县第六区(驻歪子)为于营乡。1958年属歪子公社为于营大队。1983年属歪子乡为于营村委会。1994年属歪子镇为于营村委……。
  因驻地居民点大于营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于营大队;1983年政社分社,改为于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于营村】有村民小组7个,常住户430户,1670口人,耕地面积1910亩,粮食总产量854吨。集体经济收入15.33万元,人均纯收入1.22万元,村民主要从事粮食种植和务工。村党支部书记:于彬;村委会主任:于跃通;主办会计:于立生(后为于达建)。……。
  于营村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侯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02100999。
  于营村。位于张店的西北郊,村居面积为37万余平方米。有430户村民、1298户村民。现有党员58人,耕地面积为1320亩,林地面积320亩,人均收入为12116元,村内有民营企业10家。村于2009年7月份开始全部拆迁,旧村改造将全面进行中,先后被区镇评为村(居)先进单位。……。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