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庄村位于找王镇政府东5公里,人口1100人,耕地1800亩,两委成员6人,党员23人,村民以种植为主。现有养殖厂5处朔料厂3处。……。 |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班氏二十七世祖从善由县城东南四里班庄迁此建村,始称班庄。1949年属于第六区。1955年属王集中心乡,名为班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属王集人民公社,名为班庄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王集乡,名为班庄村民委员会,同时从班庄村民委员会析出后李庄、朱庄、汪刘庄,共3个自然村成立朱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班庄村……。 |
班姓始居于此,故名班庄。清初孙姓自密县大槐镇迁此,仍名班庄。清属张叶里。1936年属大峪联保。1941年属正义乡。1951年属八区。1958年设班庄大队,属大峪公社。1984年改班庄村民委员会,属大峪乡。2013年属大峪镇。班庄村……。 |
明代初期,班姓叔侄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至此地居住,形成村庄,取名班庄。1949年属白元区。1958年成立班庄生产大队,属葛寨人民公社。1959年属白元人民公社。1984年改设班庄村民委员会。属白元乡。2014年撤乡建镇后属白元镇。班庄村……。 |
据《班氏家谱》记载:明正统年间班氏第五世镇公从班集迁此,取名班庄。1937年属第一区。1945年属城关镇。1958年属城郊人民公社,名为罗楼生产大队。1977年从罗楼生产大队析出,成立班庄生产大队。1984年公社改乡,属曹集乡,名为班庄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班庄村:位于华夏大道东段。……。 |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班氏自大班庄迁居此地建庄,取名班庄。1949年属商丘县。1951年称班庄行政村,划归谷熟县站集区。1954年谷熟县并入虞城县,仍属站集区。1956年称班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文集中心乡。1958年称班庄生产大队,属站集人民公社.1961年属大侯区。1975年属文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文集更名为闻集,称班庄村民委员会,属闻集乡至今。班庄村:位于闻集乡东南5公……。 |
因原有姓班的在洪福寺后居住而得名“庙后庄”,约四百年前,徐姓又迁此,定庄名徐班庄,后称班庄村。解放初期为班西村;1962年为班西大队;1983年改为班西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班东村村民委员会、班西村村民委员会、东班庄村村民委员会、孟班庄村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班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班庄村:位于班庄镇政府所在地。……。 |
班庄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郑庄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1004234。 |
班庄村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堌集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721103210。 |
班庄村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斜店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25200224。 |
班庄村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371523108999。 |
相传,该村由民末时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其中一户姓肖的居民从陕西迁至后庄(今庄上)。五十年后,村庄被河水冲没,肖氏由后庄搬于此,建村庄。因搬于此村庄,得名搬家庄。后“搬”演变为“班”。再后,又将“家”字略去,即今名班庄。1958年圪洞乡改为圪洞公社;即圪洞公社班庄生产大队;1971年属方山县;仍称圪洞公社班庄生产大队;1984年9月1日政社分设,按照方山县人民政府方政发〔1984〕第56号文件……。 |
1958年,我国全面开展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班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班庄村生产大队、班庄村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班庄村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班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班庄村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班庄村村民委员会,简称班庄村村委会。班庄村……。 |
1957年前属路南县竹山区;1958年划属宜良县竹山公社;1963年为竹山区班庄公社;1970年改为竹山公社班庄大队;1983年更名为竹山区班庄乡;1987年改称班庄办事处;2000年改为班庄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班庄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