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村位于魏庄镇东南部,东接淮上区曹老集镇,东、南与淮上区梅桥乡相望。041线穿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共8个自然庄,798户,党员59人,人口数4230人,共有7800亩地。黄麻沟纵穿全境,另有湿地面积近200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棉花、花生、大豆为主,近年来,友谊村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各项工作稳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信访工作进展有序,外出务工的村民安心工作……。 |
友谊村位于肥东县古城镇镇政府南部,有7个自然村,23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329人,耕地面积为5347亩,是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 友谊村地处丘陵平原区,农业资源较为丰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歌。近年来,村两委利用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发展了种殖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了一条适合本村的经济发展模式_养殖产业。在村两委的大力宣传和养殖大户的积极鼓动下,养殖规模日益扩大。并且发展了立体养殖,……。 |
陶辛镇友谊村地处陶辛镇西部,与南陵县许镇隔河相望,荆十公路缘境而过,交通比较闭塞。友谊村辖10个片,占地面积6.2平方公里,总人口4320人,其中耕地面积3555亩。本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养殖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为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友谊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大力发展农业和养殖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村社会治安秩序状况持续良好。……。 |
古店乡友谊村地处皖北顾桥煤矿9公里处,3个自然庄,2384亩耕地,1020口人。农业以一麦一稻为主,村内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村内有大型养鸡场三个。村支两委共5人,其中中专1人,大专1人,高中1人,初中2人。2007年新修村内道路:水泥路2.5公里,实现庄庄通水泥路,砂石路10公里,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2008年水稻平均亩产达到490公斤,之后“千亩小麦核心示范田”,粮……。 |
友谊村位于万佛湖镇的西部,2005年1月村级规模调整,将原龙河镇友谊村与横岭村合并而成。 友谊村全村人口2810人,占地面积7.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亩,山林面积7000余亩,属丘陵地区。全村下辖15个村民组,西南与五显镇交界,东北与张母桥镇交界,317省道贯穿全村3.71km,交通十分便利。 友谊村是一个劳务输出大村,每年在外务工人员约1000人,务工平均年收入达800万元。规模养殖……。 |
因该村民友好的关系而得名友谊村。清代属羊桥里十二甲。民国时期属第三区上磺乡。1961年整风整社时自八角大队分出友谊大队。1984年改为友谊村,成立友谊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友谊村……。 |
奉节县兴隆镇友谊村地处绝世奇观——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腹心,与兴隆场镇毗邻,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辖9个社、950户、3850人、3200亩耕地。海拔1000~1200米,平均气温13.7~10.8℃,平均年降雨量1320.5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548.9小时,无霜期259~222天。友谊村土地肥沃,绿野纵横,森林覆盖率达90%,常见的树种有松、杉、杨、柏等,较名贵的有银杏、珙桐等,农业产业以烟……。 |
友谊村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巴人曾在此建都。48座石屋是一个大型崖墓群,建成于东汉之六朝,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专家称,殷商开始往后的千百年间,巴人的足迹遍及半个中国。巴楚两国相争时期,一度在长江边上的忠县涂井乡友谊村建都。考古发现,将盐井开发的上限溯至商代晚期,并对早期制盐工艺有了基本认识,填补了盐业科技史的空白,为认识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视野。该处还残存有悠久……。 |
希望与邻村永远保持友好关系,故名“友谊”。原为十八村;1961年设立友谊生产大队,隶属子店公社;1984年实行政社分设时,撤销友谊生产大队,设立友谊村村民委员会;2003年友谊村、合岭村、连山村合并为友谊村。友谊村……。 |
10、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友谊村 友谊村,因取其友谊长存之意而得名。1961年由紫金、公议大队各分出部分建回龙大队。1967年改为友谊大队。1975年复名回龙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重名,再复名友谊大队。1984年4月改大队为村。2004年9月村组规模调整,由原友谊村、新议村合并为友谊村,沿用至今。友谊村……。 |
是为表友谊长存之意。1949年属7区梅芳乡;1954年属11区梅芳乡;1957年属南坛乡友谊村;1961年属南坛公社友谊大队;1965年属萩芦公社友谊大队;1984年改为萩芦乡友谊村委会,属莆田县萩芦乡。1993年属莆田县萩芦镇。2002年至今为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友谊村位于秋芦镇东部,与江口镇、福清市相聆,有10个自然村,总户数316户、总人口1325人,水田面积492亩,果树面积2000亩多,……。 |
1961年成立友谊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委会。2021年4月撤并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由苏澳镇管辖更改为苏平镇管辖。友谊村由四个自然村组成,总户数638户,总人口2531人,土地面积992.7亩,村民以农为主,以渔为副。……。 |
1958年由漈塘、蔡厝、西郑、前林、山兜崎、南井、上顶7个自然村合并成立友谊大队,因多个自然村合并体现友谊联手之意,故名。1958年属龙田公社,成立友谊大队,1980年7月漈塘、蔡厝、西郑三个自然村撤出友谊大队,1984年友谊大队改为村委会,属龙田镇。友谊村简介 友谊村共有4个自然村(前林、上顶、南井、山斗崎),山林面积2860亩,农田面积1920亩。现有近1530多户,总人口近5370人左右,……。 |
“友谊”人们共同的愿望,希望互相友好,关系长存,故名。解放前属石门保,1950年属自治区第七乡前莫科一组,1952年属自治区第一区友谊乡,1958年属金强公社,1962年7月属友谊公社,1968年属旭阳公社,1976年属打柴沟公社友谊大队,1983年属金强区火石沟乡,1985年为打柴沟镇友谊村民委员会至今。友谊村……。 |
解放后,成立友谊部队共建合作社。由生产部队和社员共同组建而成,在到后期居民开始在周围定居,并自称友谊村。1983年改称为村,沿用至今。友谊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