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村位于县城东北部约40公里处,东临长江、西依武昌湖,由原来的大湾村、鸟嘴村和新闸村合并而成。现有40个村民小组,全村1144户,总人口4447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第一支部、第二支部)、 6个党小组,全村党员123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党员18人,妇女党员13人,45以下党员32人,60岁以上党员39人;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女同志2人。 村部情况:村级活动场所约2000 平方米,其中党员活……。 |
大湾村位于花石乡西南部地处山青水秀,景色迷人,环境优美的帽顶山脚下,平均海拔800米以上,东与国营打草坪林场各原水竹乡交界;西与果子园乡相邻;南与国营马宗岭林场接壤,北与茶棚村相连;大湾村是2008年随着行政区划调整有原大湾村、帽顶村、桥边村三村合并而成,现村部办公所在地原大湾乡桥边小街中部,全村辖37个居民组940户3610人(其中库区移民650人),七马公路贯穿全村中心,大部分群众居住分散住在……。 |
因地形得名,此地有一较大的山湾,故名大湾村,村名委员会以村名命名。1949年为陈家乡第四保。1951年建政为石佛村。1958年为石佛大队。1966年更名为新华大队。1981年复为大湾大队。1984年改称大湾村,隶属乐兴乡。1993年撤乐兴乡,建乐兴镇,村之随隶属。2001年中山村并入大湾村,隶三角镇,沿用至今。大湾村……。 |
此地共有九个湾,其中最大的一个被高姓地主购买,称作高家大湾,后简称大湾。该村解放前此地名为高家大湾,改革开放后于道桥村合并,简称大湾,定名大湾村,沿用至今。大湾村……。 |
因此地有一大湾,人们多在此修建院子居住,故名“大湾院子”,设立村时沿用其名。1950年为大湾乡第一村。1958年为大湾管区。1962年为大湾大队。1983年更名为大湾村。2004年河湾村与大塆村合并,更名为大湾村。2009年大湾村村民委员会更名为大湾社区村民委员会。2019年复名为大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湾村……。 |
【基本位置】大湾村位于白帝镇西北腹地,东与浣花村相邻,南与紫阳村相接,北与鸡山村相接,全村22个社,947户,3610人,耕地2500余亩,其中水田800余亩,旱地1700余亩。该村的主导产业是脐橙和劳务经济,其中,脐橙种植面积2000余亩,年产量2000多吨;年外出务工500余人。【产业经济】经济状况:大湾村2011年底的经济总收入为85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27万元,占总收入的62%,劳务收入……。 |
1993年8月从新塘村分出,成立村委会。在镇区东3.5公里。耕地面积242亩,林地2343亩,滩涂面积90亩。160户,548人,本村籍大学学历4人。辖王家山、丹斗、大湾、宫下、小港、基下6个自然村。以渔为主,海水养殖大黄鱼、杂鱼等,海水种植海带、龙须菜兼码头务工、搬运。少量农业,产稻谷、甘薯。渔业养殖面积75.1亩。果树有枇杷、龙眼、荔枝。 ……。 |
大湾为所辖自然村上大湾和下大湾的合称。1958年属庄浪公社蒋寺大队,1960年划属岳堡公社分设大湾大队,1983年改称大湾村委会。大湾村……。 |
此山湾面积较大,又有居民在此山湾居住,得名大湾,故名。1958年公社化后属塔湾公社大湾大队,1961年公社体制化小为大湾生产队。1983年2月为塔湾乡大湾村,2004年11月为连儿湾乡大湾村至今。大湾村……。 |
由于大湾社地处449线,且湾大,故人们称大湾。1980年命名,沿用至今。大湾村……。 |
1958年公社化时为八里大队,后从八里分出设大湾大队,1983年为什川乡大湾村村民委员会,2017年8月7日撤乡设镇,属什川镇至今。大湾村……。 |
1949年至1961年隶属定西县御风乡张沟村,1962年至1967年隶属定西县御风乡大湾村,1968年至1977年隶属定西县鲁家沟乡大湾村,1978年至1980年隶属定西县景泉乡大湾村,1981年至2004年隶属定西县御风乡大湾村,2004年至今隶属安定区鲁家沟镇大湾村。大湾村……。 |
因地处山湾,故名。1949年前属清水县管辖,1953年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为大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年为大湾村村民委员会至今。大湾村……。 |
张姓人聚居于山湾,且山湾较大之意。1958年卧龙公社设张家大湾大队,1960年划属阳川公社,1983年改称张家大湾村委会,2006年梁家坡村委会并入。大湾村……。 |
三面环山居民点位于山湾之内,根据当地人习惯性的叫法将叫做大湾村。解放前属连城镇大有保辖,1951年为古城区大有乡辖,1956年成立大湾高级社,1958年为大有公社大湾大队,1967年改名前进大队,1971年恢复大湾大队1984年进行公社改革建立建立乡镇体质改革同年设立村委会至今。大湾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