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崖湾村

崖湾村

  崖湾村村民委员会位于罗坝乡辖区内,负责辖区内崖湾村的村务工作,故取名崖湾村村民委员会。1941年以前属于罗坝乡管辖,1941年到1958年为罗坝人民公社崖湾大队,1983年3月成立罗坝乡人民政府后命名为崖湾村民委员会。崖湾村……。
  据说,该村位于两山崖之间的弯道处,故名。1949年建国属叫崖湾乡,1967年属山青公社崖湾革委会,1983年建立太石河乡时,改名崖湾村委会,归太石河乡管辖。崖湾村……。
  地处于一个四周都是山崖的湾沟里,故称崖湾。1950年建政时为八、九联合区麻柳乡崖湾村。1955年组建为崖湾初级社,后转为崖湾高级社。1958年为枫相公社崖湾大队。1983年改建枫相乡崖湾村村民委员会。崖湾村……。
  1983年社改乡时,在崖湾大队的基础上设立。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怀渠丰乐乡十三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八区七乡六行政。1956年撤区并乡属金山乡,称金山农业合作社。1958……。
  该村地处洮河东岸的二级阶梯地段,长约1千米的弯道处,得名崖湾,故名。1958年为新添人民公社崖湾生产队,1961年为新添人民公社为崖湾大队,1983年2月为新添乡崖湾村,1993年12月为新添镇崖湾村至今。崖湾村……。
  有人民公社以来,在村住有人民崖姓居多,故为崖湾大队,后改为崖湾村。解放初期为昌谷乡政府管理,一直到2004年以后纳入巩昌镇人民政府辖区。崖湾村……。
  两面大山,中间有一条弯曲山路,修路时崖面较高,人们习惯简称为崖湾。1958年为定西县内官营公社崖湾大队,1983年更名为定西县黑山乡崖湾村,2004年更名为安定区内官营镇崖湾村。崖湾村……。
  因居住地处山腰阶梯,背靠陡地,故而得名崖湾。1949年初为崖湾村。1958年为崖湾大队。1984年为崖湾村民委员会。民国时期为保甲制,1949年初为崖湾村人民代表大会,1955年至1958年为崖湾农业合作社,1958年至1980年为崖湾生产大队,1983年至今为崖湾村村民委员会。崖湾村……。
  据流由于战乱灾荒,在四川大槐树下的赵家三兄弟充军到这个地方落脚,由于无房,故在较高的崖下打窑栖居,地势背北向阳,故名。民国时属汪家团庄乡。1949年后曾属西河县牡丹乡;1958年公社化后称崖湾大队,属天水公社华岐管理区;1983年公社改乡,成立崖湾村,并设立崖湾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崖湾村……。
  旧时人们沿山湾地带在崖上挖窑居住,故名。解放初归新集区川口乡,1957年归新集乡。1958年公社化时设崖弯大队。11983年撤生产大队设崖湾村民委员会;2004年撤新集乡并入百里乡,撤大湾村并入崖湾村;2016年撤乡设镇,属百里镇。崖湾村……。
  1983年由彭阳县人民政府审批成立。1983年11月由崖湾生产大队更名为崖湾村村民委员会。崖湾村……。
  据说清朝末期建村,因村地处黄河沿岸,较为危险,故名。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崖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崖湾农业生产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称为崖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崖湾村……。
  因村民居住在有山崖的湾地处,故得名崖湾。1950年初建政时为七分三行政村,1956年属高级社,1958年为崖湾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时为崖湾行政村,后设崖湾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崖湾村……。
  该地位于洪水冲击形成的崖湾,又崖湾处谢氏居住人较多,故名。解放前至1958年叫谢家崖湾,1958-1960年叫茨湾村,1961年和时家台合并叫崖湾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崖湾村……。
  因庄子建在土崖湾下,故名崖湾,后称崖湾村。相传,元末明初,此地居住藏族,明朝中叶,马氏从河州迁居此地居住,1949年9月建政至1955年为一区极乐上乡白崖行政村;1956年撤区并乡时,由极乐乡上、下乡合并,属极乐乡白崖行政村;1958年公社化时,由城关、斜沟、极乐乡合并,称城关公社白崖大队;1961年调整核算单位时,从城关公社分出白崖大队,属极乐乡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为极乐回族乡白崖村村……。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