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村是黑龙江大庆市杜蒙县杜尔伯特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230624100203。 |
五一村是黑龙江伊春市铁力市铁力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12,为城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230781100204。 |
五一村是黑龙江黑河市嫩江市伊拉哈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1121101202。 |
五一村是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230102102210。 |
五一村位于期思镇政府西5公里,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组。全村总户数193户,人口900人,党员30名,村两委5人。其中五保户6户8人,低保户56户61人(含兜底3户5人),残疾25户25人。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23户63人,其中2016年贫困户10户22人,2017年新识别贫困户13户41人。现有党群服务中心1处,卫生所1所。全村耕地面积3279亩,林地面积400亩,辖区内小型……。 |
以其美好寓意命名。五一:寓意居民能勤劳,奋发,促进全村的发展民国初年,汉阳县建立十八个区,属第十七区;1945年全县分四镇十九乡,属金牛乡;1949年全县划分五区一镇,属第三区;1961年改为五一大队和金龙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63年两队合并,改为五一大队,属红光人民公社;1975年撤区并社,属张湾人民公社;1984年改五一村,设五一村村民委员会,属张湾镇;2000年属张湾街道至今。五一村……。 |
张家塘是内原出名的自然村,当时得名“张家塘村”。后因张家塘村一分为二,以五一劳动节,设立过五一大队,村以大队得名。清朝时期属蕲水县北乡;民国时期属第四区;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由太平、地球、张塘初级社合并,设张家塘社,1957年分开,设五一、五二社,五一社属巴河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更名为五一大队,属巴河人民公社;1959年恢复区、社建制,属巴河区巴河公社;1970年五一、五二大队合并,设……。 |
1954年是全区农业合作社化试点,垌南和大唐等建立了四个初级合作社,五丰乡并入垌塚乡,又因成立时为五一劳动节,故名。清属周陂乡,清末和民国属垌塚区。1949年解放初为垌冢镇五丰乡。1954年属第七区垌塚乡,1956年为五一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垌冢公社五一大队,1961年为垌塚区垌塚公社五一大队,1984年为垌塚镇五一村村民委员会至今。五一村……。 |
以五一国际劳动节命名。1950年属六区(郑公渡)天兴乡。1959年为永和人民公社“五一”大队。1961年属郑公区天兴公社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属郑公公社管辖。1978年属南平公社。1984年恢复区、乡建制,为港关区天兴乡五一村,设村民委员会。1985年属南平镇管辖。2005年五一、张港村合并为五一村,属南平镇至今。五一村……。 |
五一村东距毛坝乡政府1公里,西距利川市城区44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辖11个村民小组,338户,农业人口1208人,劳动力750个,耕地面积1500亩,辖区内洞口河两岸山青水秀,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沿河两岸地势崎岖,林木茂密,堪称毛坝茶叶、生漆、楠竹之村。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建设,建成了1栋投资28元的办公楼及800平方米的球场,办公楼办公设施齐全,……。 |
雷家店镇五一村位于英山腹地东河流域雷家店镇政府所在地,国土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2267亩,茶园890亩。五一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口现状: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852户3102人,外出务工1200人,空巢老人400人,留守儿童500人,建卡贫困户31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230人,五保户50多人。村级组织:村党总支部一个,党员87人,60岁以上老党员21人,37岁以下年轻党员8人。村民委员会……。 |
五一村位于长岭镇老城区东端,属徐家河库区。东与月仙坳村接壤,西与长岭镇老城区相接,是长岭镇政府所在地。304省道穿境而过,经长岭高架桥,直达316国道,交通物流十分便捷。境内新城区建设如火如荼,呈现日新月异景象,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物整齐划一,二纵三横的街道宽敞明亮,清澈透明的湖水,郁郁葱葱的森林,为景区的旅游资源增添光彩。基本情况:全村共368户,1398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低保户30户7……。 |
大李村坐落在吴铺镇北,全村总人口1520人,总户数395户,耕地面积1954亩,现辖余李、大程、吴湾、大万、小李、大李6个自然湾村,位于村南湾的大万湾与镇集贸市场仅0.5公里,其中大程湾31户村民,就有9户搬迁吴铺集镇,有的买房,有的建新房。闲月他们住街享受。忙月他们骑三轮车、自行车或摩托车回老屋耕田种地。真有一番改革后中国农村农民独特的生活生产情趣。改革开放以来,大李村民满怀创业的豪情,走出家园……。 |
五一村位于余店镇西北部,国土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亩。五一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人口状况: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440户1582人,外出务工400人,空巢老人8人,留守儿童14人,低保户18户32人,五保户8户。村级组织:村党支部班子成员3人,党员29人,入党积极份子1人,60岁以上党员15人,35岁以下年轻党员4人。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3人,村民代表24人。团支部、妇联、民兵、计划生育等……。 |
辖区有多个村湾,居民多为明末清初从江西迁徙过来的移民后裔。1961年,为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号召生产队社员发扬劳动人民光荣传统,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故将由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组建起来的胜利营改名为“五一大队”。1984年,统一取消农村生产大队建制,改为行政村,五一大队更名为“五一村”。明、清时期,五一村辖各村湾属江夏县浒黄镇巡检司管辖。民国时期,五一村辖各村湾实行区乡保甲制。民国36年,属武昌县第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