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村位于扶欢镇西南部,东面与松山村接壤,西面、南面与东溪镇交界,北面是铁路和河流,最高海拨600米,最低350米。全村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2705亩,林地3212亩,森林覆盖率为44.6%。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48户,总人口1598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9名。近年来,文峰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先后硬化村级公路7.8公里,整治山坪……。 |
以境内山峰形若文人的毛笔尖得名文峰村。清代属于大宁县通城里十六甲,民国时为第四区文峰乡。1949年12月解放后,仍属巫溪县第四区,1961年区划调整后成立新店大队,1984年改新店村,2001年改名文峰村,成立文峰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文峰村……。 |
因境内文峰观而得名,此地山顶一道观,名为文峰观,故名。1953年,文峰村成立,隶属七星乡,同年9月,由七星乡析出早阳乡,隶属早阳乡;1955年,早阳乡并入七星乡,隶属七星乡;1956年,七星乡并入两坪乡,隶属两坪乡;1957年,复置早阳乡,划归早阳乡;1958年,更名为文峰区队,隶属早阳公社;1960年,并入两坪公社;1961年,文峰区队更名为文峰大队,划归早阳公社;1984年,文峰大队更名为文峰……。 |
以境内“文峰寨”而得名。1958年为文丰大队,1981年将文丰大队更名为丰登大队,1984年改为丰登村。2004年10月,三圣村与丰登村合并为文峰村,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文峰村……。 |
以属地文峰岩得名。1958年为新民大队。1981年改为文峰大队。1982年为文峰村。2002年与双碾村合并为文峰村。文峰村……。 |
因境内的文峰塔,而得名文峰村。1958年为由村改为生产大队,属凉塘公社。1984年1月生产大队改为村、公社改称乡,属凉塘乡,1992年9月属江东街道,2002年12月,村建制调整,将原文峰村和玉何村合并为文峰村,并设立村民委员会。仍属江东街道至今。文峰村……。 |
文峰村地处东平镇西南方,与南安市码头镇相接囊,离镇区13.5公里,海拔500多米,全村现有人口187户713人,居住在县城等地39户134人,全村共分为7个村民小组。全村分为湖上、寨仔后两个自然角落,主要种植水稻、芦柑、柚子等农产品,养殖牛羊等。境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祖庙--驾云殿,旁有苍天古树围绕。2007年,东平镇结合镇区建设规划建设“东福新小区”,该小区计划四年实施完成。……。 |
文峰村,因有一文笔峰,故名。元朝时期属文质乡;明清时期属29都蔡宅铺;民国时期属涂寨乡文峰保;1949年冬属二区文峰乡;1958年属飞跃公社设文峰大队;1961年属涂寨公社;1985年改为文峰村委会。文峰村……。 |
文峰村地处尤溪县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土地总面积19095亩(其中:耕地3210亩,林地面积14220亩),共有5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766户,2966人(男1568人,女1398人),劳动力1711人(劳务输出1663人)。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3126万元(农业产值1936万元,工业产值1190万元),村财收入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39元。农业:耕地面积3210亩,抛荒415.8……。 |
因此地山多、坑长,地形复杂,所以称为横坑嶂。由于出了文人,县官到此视察,才被改为文峰。早在宋朝时期,由于战局混乱,人们搬到此地居住较为平安。宋属北团,沿用至元朝,明清时属北安里横坑嶂,1949年前属北团镇孙徐,1949年初属北团区罗王乡,1958年属金星人民公社江营管理区,1968年属北团人民公社文峰大队,1984年属北团乡文峰村,1992年撤乡建镇属北团镇文峰村,至今沿用。[文峰村]位于连城县的……。 |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文峰村位于罗源湾腹部,系老区革命基点村,隶属连江县管辖,马鼻镇北部,原系赤石自然村,西靠高峰山,南邻村前村,北邻浮曦村(罗源交界)东临罗源湾滩涂海洋,赤石自然村文革前为赤石乡,现有合峰、贵峰、文峰、龙峰四个行政村,居住着邱、薛、陈、郑、吴、马等姓氏,人口8000多人,其中邱氏人口占80%之多,马松公路贯穿而过,是马鼻镇与罗源县的主要交通要道。 【村落与居民】文峰村236户,……。 |
文,即汶水。峰,即山峰。文峰,方言叫“汶水”,也称“汶水坑”因村前有一条小坑,村周围有许多泉从地下冒出来,方言叫“汶水”,称“汶水坑”,后因村周围山峰较多,故称“汶峰”,“汶”与“文”谐音,故名。解放前属梅江乡,塔下保。解放后属文峰乡,后并入曲江乡,公社化为文峰大对,1984年改乡为文峰村委会。文峰村……。 |
文峰村位于宁德市蕉城区的西部,南面为展旗峰;北面有“笑天狮子”峰;东面有笔架山峰,文笔峰,砚石山;西面有将军山峰;东北面山石多且气势滂沱,全境犹如一个石的厅堂,且本身北面有一山名为石堂山,故而有石堂之称,后因宋末元初诞生于石堂(今文峰村)的陈普出名,世人也就称陈普先生为石堂先生。石堂,在唐宋时期曾名园州,一直到民国三十二年石堂才改为文峰村,石堂的命名已有千把年的历史。全村由前宫坑、新桥头、大乾路、……。 |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名文峰大队,1983年改为文峰村村民委员会。文峰村……。 |
因该地有一座秀丽的山峰,故名。1963年从曲江大队分出成立文峰大队;1983年春改为文峰村民委员会;1983年冬改为文峰乡;1986年改为文峰管理区;1999年改为文峰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文峰村委会,驻地坳下村。现有自然村7条461户1935人,劳动力872人,汉族,姓氏有李、钟、陈、罗、黄5姓,主要姓氏李姓;语言为话。耕地总面积1114亩,山地2001亩。主种水稻,盛产荔枝。工副业有酿酒、运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