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30年代,闽南人开始移居杨溪并在此建窑烧制瓷碗,故名碗窑。1943年设立碗城乡,解放初期设碗窑乡,1958年设立人民公社,196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设生产大队,1984年改为村委会,1991年实行村居分开,分设碗窑村委会和新瓷居委会。驻地里窑村,在镇区东北5.3公里,飞礁公路东南侧。辖里窑、七斗尾、菜园尾、坑仔、新窑、大坑、畲母髻、内厝、尖石等9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各自然村已连成一片……。 |
新中国建国初由榃坝、五平、大岗三村组成设立的三和乡于1958年与碗窑村组设三和生产大队。1961年碗窑分出设立大队,之后三和大队一度并入碗窑大队,碗窑之名一直不变。朱氏始祖啟大公于公元年自罗定县城高街迁到旺湾村落户,形成本村委最早的村落。之后,李、廖氏陆续迁来本村委境内落户。现有李、朱、廖、谭、郑等共13姓,最大姓李,占20%。建国初由榃坝、五平、大岗三村组设的三和乡于1958年公社化后改设三和大……。 |
碗窑村位于赤石镇的东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区域面积23.4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王京埔距离集镇8公里,山地面积2.54万亩,耕地面积1768亩,其中:水田528亩,旱地132亩,其它临时性耕地1108亩。碗窑村辖大水口、王京埔、大坑里、角仔里和碗窑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7人。碗窑村是以农为主的偏远山区村,农业以种植水稻、番薯、葛薯、花生为主,兼种西番莲、蜜柚、柑桔、竹等。畜牧业主要以养猪、养牛为……。 |
碗窑村在乡政府的西南面约6公里,万峰林场公路横贯全村,东临山梨,西接赤凤镇杉坪、黄山坑,南与美村相隔,北与万峰林场交界。1974年前与大坪、山犁合称为群峰大队,1974年后才自成群峰大队,1984年撤社改区后,才转为“碗窑畲族乡”,现为要志委员会,全村有86户,419人,耕地面积296亩,山地面积4638亩。碗窑村,是畲族,姓篮。人口有72户,349人,耕地面积251亩。明朝中期从归湖陈吊王寨山麓……。 |
碗窑村,村中以烧制瓷碗为主业,村旁建有碗窑,故得名。1951年六兴村并入成立碗窑乡。1958年分为碗窑、爱民、丹劳、六周、高兴、天马、六兴7农业社。1959年改设碗窑、高田、老王兴、马脚、丹劳、六周6大队。1962年并入王明大公社。1968年分设碗窑大队。1984年10月改称碗窑村民委员会,1987年10月称为碗窑村公所,1995年复称碗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碗窑村……。 |
碗窑村是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371325105204。 |
碗窑村是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吴家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区划代码为140624101999。 |
碗窑村是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宁州街道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30424001999。 |
清末属西乡,民国初期属西区。1931年属第三行政区文治乡;1940年起,为兴文乡第三保;1949年属第三区之一部;1950年归属第四区,称碗窑乡;1958年10月归属上游人民公社(博尚),称碗窑管理区;1962年9月归属博尚区,称碗窑公社;1969年4月归属博尚公社,称碗窑大队;1983年6月归属博尚区,称碗窑乡;1987年7月归属博尚镇,称碗窑办事处;2000年6月归属博尚镇,称碗窑村民委员会。……。 |
碗窑社区现所辖碗窑村、矴步头村、下垟村、高山村,总占地面积接近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9亩,总户数1084户,人口4437人,2015年人均纯收入7342元。碗窑社区地处桥墩镇西北部,与泰顺县交界,桥墩水库水源头地段,属山区地形,人均耕地面积偏少,不适宜发展养殖业。常年外出打工农户的比较多,在家农户的以种植业为主,以来料加工为辅。现碗窑社区有碗窑村古村落、三折瀑布、水碓、古龙窑、古戏台等多处景……。 |
在明代村民曾以陶瓷业为生,有多座烧碗的窑站,陶瓷碎片至今还存在,故名碗窑。1949年属上都乡称碗窑村。1958年属曹村管辖区,称中和社。1961年属曹村公社管辖称碗窑大队。1984年属曹村乡。1987年乡改镇。2011年并入马屿镇。2016年调整马屿镇管辖范围,增设曹村镇。碗窑村位于是曹村镇西南边陲,是曹村镇18个行政中4个大村之一,紧临平阳县。全村现有5个自然村,人口2412人,外出人口占全村人……。 |
碗窑村即就是原来的“土碗社”,地处沟溪乡的西部。全村有居民209户,699人。由于历史原因,这个村政府曾失管30余年,被喻为红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计划生育、建房、户口、征兵、农贷、福利、殡改等政策无法落实,也无人过问。直至2003年市、区、乡三级政府联合组成工作组,下大力度解决“土碗社”历史遗留问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把失管了30年的“土碗社”重新纳入政府正常管理行例,改名为碗窑村,建立了村……。 |
碗窑村位于江山市郊,由碗窑、大龙、岭后三个自然村组成,距城8公里,迎须江溯达河直达中心村。全村区域面积1.39万亩,其中中心村面积200亩。粮田534亩,山场9680亩。总户数346户,总人口1040人,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39人,党员44人。2009年人均收入750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1.34万元。该村因百座宋代古窑而得名,又因亿方月亮湖而扬名,更因以原生态为底蕴的多元素农家乐而驰名。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