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东村概况 塘东村位于贺疃乡东北部,东与潘集镇交界,北与古路岗村南边。塘东村共有人口2300人,14个村民组,土地4200亩,人均地亩1.82亩。现在该村着力在发展特色经济和培养大户能人上下功夫,为全村带去发展生产的新气象、新动力,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大培养致富能手范围,为把塘东村建设成和谐、发展、稳定的先进村而不懈努力。……。 |
塘东村系晋江市金井镇一个行政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围头半岛的西南隅地理坐标东经118.6°,北纬24.5°,东连陆,西临海,倚山望洋,景色秀丽隔海距金井岛15公里,北距金井镇4.5公里,海陆交通十分便利。 {地名含义}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塘东村始祖,以“我居塘之东”而名“我东”即我东公,我东公初居伏狮,即东井后迁于前踞“伏狮”后屏宝盖的池塘之东繁衍拓展,故村名塘东。 {历史沿革}塘东村是……。 |
因村民委员会驻地设在塘东村,故名。1958年至1961年为塘东大队,1987年设为塘东村委会,1988年称为塘东管理区,2004年又改称为塘东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塘东村……。 |
塘东村原属塘边村民委员会管辖,后经重构农村基层组织,于2015年5月批准成立塘东村民委员会,一直沿用至今。塘东村……。 |
相传宋代曾氏建村,村旁有许多水塘,盛产野生植物茭草,取名为茭塘。1960年分为茭塘东、茭塘西,因位置较东,称茭塘东。1987年设立茭塘东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塘东村……。 |
塘东村塘东村,在镇政府北面4公里处。北与浮洋镇隔界,由塘东大自然村中的上蔡、下蔡、方厝、上舒、下舒、土头和陈陀、曾厝二个自然村组成。因其位于塘畔之东,故名为塘东。明代创村,先祖来自福建莆田和江西晋阳。有蔡、方、舒、陈、曾等姓氏。1914年以前归属海阳县登隆都。聚落呈带状,多保留清代及民国建筑。全村有耕地1556亩,人口4852人。主种水稻、甘茨、黄(红)麻。畜牧业以养猪、养三鸟、养鱼为主,工副业有……。 |
塘东村位于珠玑镇东部,全村以丘陵地貌为主,距离镇政府2.5公里。全村辖小塘东、围俚等12个自然村,555户,总人口2296人,耕地面积1956.9亩,林地面积135亩。村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道路全部硬化。村班子健全,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6名,村民小组长12名。全村有党员44名。塘东村主要经济收入以黄烟、水稻、养殖家禽、劳务输出为主。2010年全村种植黄烟950亩,目前养牛50头,猪300头,鸡……。 |
一、基本概况(一)、区位概况,,塘东村位于锦屏县河口乡东边,距乡政府驻地10公里,距离锦屏县城68公里,东接东邻锦来村上乌什,西隔乌下江与里寨村党艾相望,南邻韶霭村,北邻加池村,并与格翁隔江相望,。(二)、自然资源与环境1、地形、地质概况⑴地形概况:地貌破碎,山体高大,沟壑深切。⑵地质概况:地质结构主要有下江群和中生界的第四系。2、生产生活用水情况⑴水源:浅井水;⑵是否自来水:否;⑶水量是否够用:……。 |
因地处塘坝庄东部而得名。1983年体改时撤销塘东大队设立塘东村。塘东村:位于时堰镇东南3公里处。……。 |
因位于塘沟街东边而得名。1958年设立塘东大队。1983年更名为塘东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汤严村村民委员会与塘东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新的塘东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塘东村:位于塘沟镇东侧。……。 |
1979年,以鹿塘大队划出建塘东大队,因在鹿塘东边而得名。塘东村在建政初期建制七区新民乡东湾村。1945年,后隶属通洋区新民乡。1958年,人民公社后分属胜利、六塘、南六三个生产大队。1979年3月,六塘、南六部分生产队划出塘东大队。1981年4月,胜利大队更名为曙西(地处洋曙河西)大队。1983年撤大队建塘东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塘东村村民委员会、曙西二村村民委员会合并设立新的塘东村村民委员……。 |
塘东村:位于北海西路北侧。……。 |
1969年为雅池大队驻雅池,成为雅池大队,1984年改置为雅池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塘东1村……。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桥东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桥东、后岗西乡;1958年为石滩公社塘东大队;1968年与高坊、湖山2个大队合并为塘东大队;1974年分出湖山大队,余仍为塘东大队,1984年,乡政权制,改名塘东村民委员会。塘东村……。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属西浒乡、土改后,塘东、何家岭、王泥塘、邹家属同乐乡,高洲、徐家、运上、塘西、艾家属石桥乡。合作化时,西浒乡并入石桥乡。合作化中,由塘中、联合、艾家、塘西、邹家、王泥塘、何家岭、高洲、运上、徐家等初级社转入塘东高级社。1958年成立塘东大队。1961年运上、高洲、徐家和许家渡另立高洲大队。1968年冬,高洲大队(划出徐家渡)并入塘东大队。1984年8月改为塘东村民委员会。塘东……。 |
塘东村位于鳌江镇西面,塘川辖区东面,2005年由东明、山平、黄山三个行政村撤并而成,全村人口2158人,629户,水田958亩,山林面积3182亩,建有300多亩农业基地一个,以种植东魁杨梅、欧柑、五月桃、红枣、枇杷、梨子为主。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9133元。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从事农业、经商、务工为主。设党支部1个,党员人数40名,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