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墩村位于曹远镇中部的九龙溪畔,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海拔170米。总面积12747.2亩,其中耕地面积706亩。明、清时期属三十一都,民国时期属大湖区,1950年至1969年分别属安砂、曹远、坑边,1969年起至今属曹远。全村有146户526人318个劳动力,设6个村民小组,分布在4个自然村,有张、陈、刘、赖等姓氏。该村土地肥沃,便于耕作。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
上墩村位于岩前镇东部,东邻山林,无污染,西接205国道,交通便捷,是岩前烤烟种植的优质基地。内年平均气温17—19.6度,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90天左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山地海拔高度为360米,属于中、矮丘陵,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松杉,香樟,各种蔬菜、食用菌等生长。我村是以农业为主的一个行政村,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747户3001人,党员98人。全村……。 |
旧时该地有上坑、梅塘,墩坝、墩下4个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后,由这4个自然村合并,取“上坑”之“上”,“墩下”之“墩”,故名。1958年称上墩大队,1987年称上墩管理区,1999年称上墩村委会,沿用至今,隶属梅县区畲江镇。上墩村……。 |
清乾隆年间,许姓先在此定居,后由陈姓先祖、刘、黄、谢、李、蔡等7个分散居民点合成上堆村,1962年设为上堆大队,属甲西公社,1984年属甲西区新濠乡,1987年改设甲西乡上堆村委会,1994年改为甲西镇上堆管理区,1999年改为上堆村委会,此名沿用至今。上墩村位于甲西镇最南沿海地区,下辖七个自然村,总人口约5117多人,村委会与镇距离约3公里,是一“三半地区”,现靠种养、务工维持生活。……。 |
因有一山状似大象,而称象山,村落处于山墩的开阔地,故名象墩。后人以“象”、“上”客家话谐音,上字笔画较少,而更名上墩。明属桃花社泥源村;清属古源甲泥源村;民国属高陂区桃源乡;建国初属第二区(高陂);1952年为高陂区上墩乡;1957年为桃源乡上墩小乡;1958年10月为高陂公社上墩大队;1961年为桃源公社上墩大队;1983年冬为桃源区上墩乡;1986年12月为桃源乡上墩村;1988年改称上墩管理……。 |
上墩村简介 上墩村位于镇域中部,东与本镇东浦村相邻,西北与本镇下长宁村相邻,南与本镇南塘村相邻。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6年),张姓居民来此定居创乡。因住地系“象地”,有未来贵福之荫,遂定名为“象墩”,后改为“上墩”。上墩村是“二战”时期革命老区村。全村土地面积0.72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8亩。2002年,全村人口总户数240户,总人口数1007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87.93万元,人……。 |
上墩村位于温峤镇北面、旗峰脚下,背山面水,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村域面积0.8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375亩,山林382亩、海涂养殖42亩;全村辖“东园”、“西园”、“南园”、“北园”、“三碰桥”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444户,1285人。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幸福。二、经济状况及指标:随着“工业城”的发展和建设,给上墩村带来了活力、生机和发展的机遇,全村以制鞋业为主体,辅以靠务工、出租房屋、经商……。 |
上墩村距离查田镇政府8公里,距离龙泉市区36公里,全村现有人口62户228人,党员15名。有耕地面积345亩,山林面积4046.3亩,其中毛竹林1645亩,2014年实现人均收入12907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山林、种植香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