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史桥村

史桥村

  史桥村 史桥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西偏南2公里处。有234户,831口人。主要姓氏有史、刘、郭、韩。 据《滦县志》载,在明永乐二年属滦州土儿社。由山西山后陆州迁于此立村,因史姓为大户,取名史庄。咸丰年间村北小清河上修桥一座。改名为史家桥。简称史桥。 地势平坦。属沙壤土。有耕地1367亩,经济以农业为付,企业为主。人均收入7120元。……。
  清代,史氏家族迁来此地居住,且在村旁河上修了一座桥,故名。1949年属杨湖口区(第十一区)。1956年属杨湖口中心乡。1958年为杨湖口人民公社史桥大队。1983年为史桥村民委员会,属杨湖口乡。2009年为史桥村民委员会,属杨湖口镇至今。史桥村……。
  史姓人首居于此,村庄以西有一座石头桥,故名史桥。1949年10月属鹿邑县吴台区。1951年5月属郸城办事处吴台区。1952年8月属郸城县李楼区。1965年成立史桥大队,属李楼公社。1975年12月划归胡集公社。1983年史桥大队改为史桥村民委员会,属胡集乡至今。史桥村……。
  明初,史姓始住建村而得名。民国年间属湖阳区龙潭乡。1950年属龙潭区杨庙乡。1958年建立杨庙大队,属湖阳人民公社。1961年属杨庙公社。1980年从杨庙大队析出,设立丁庄大队,属龙潭人民公社。1982年因和昝岗公社丁庄大队重名,更名为史桥大队。1983年改为史桥村民委员会,属龙潭乡。1997年属龙潭镇。史桥村……。
  史姓定居后,在村南小河上修了一座石桥,故名。明属裕州招抚保。清属裕州招老上里。民国属方城县古庄店镇歇马店联保第十八保。1947年属古庄店区。1949年属独树区。1956年属金汤寨乡。1956年属独树区。1958年成立西高庄大队,属独树公社。1961年独树区西高庄大队。1969年属古庄店公社西高庄大队。1984年改队为村后,属古庄店乡西高庄村民委员会。1996年从西高庄村民委员会析出成立史桥村民委员……。
  因南有一座石桥。明洪武年间,史姓村民迁居此处,故名史桥。1950年成立穷人协会。1954年改称史桥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改称史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称史桥生产大队,属南曹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史桥村民委员会,属南曹乡至今。史桥村……。
  明洪武年间,王、田等姓氏迁白河石桥东安居,以桥取村名石桥。清嘉庆二年(1797),史姓由商丘南十字河迁石桥东侧定居,因石、史同音,遂以史桥称之。1949年属商丘县。1951年划属谷熟县杜集区,称史桥行政村。1956年称史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虞城县杜集中心乡。1958年称史桥生产大队,属杜集人民公社。1961年属杜集区。1965年复属杜集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更名为史桥村民委员会,属杜集……。
  史桥村因以前该地有个桥且村庄形成聚落时以史姓居多故得此名。1958年公社化改革时称史桥大队,1983年体制化改革时称金庄、史桥村,2001年并村联组金庄和史桥村合并为史桥村,并经上级批准设立史桥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史桥村:位于仇桥镇东南2公里处。……。
  “史桥”指史桥自然村。因原村建于桥边,史姓继入,将原名改成了史桥。,故名。1949年前分属三民乡第三、十三保和城厢镇第八保,1949年属一区栎湾乡,1958年成立史桥大队,属城厢镇公社,1961年划入荷塘公社,1964年重属城厢镇公社,1987年更名为史桥村公所,1989年更名为史桥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史桥村……。
  史桥村位于凤鸣街道的东南部,东临梧桐街道百福村,南与高桥镇迎丰村接壤,西邻长新村,北靠桑园桥村,桐高公路和迎宾大道贯穿其中,长山河流经全村,水路交通方便。全村村域面积为4.23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13亩,共有31个村民小组,人口3275人。农业以粮食、蚕桑、菊花、榨菜、畜禽养殖为主;工业以个私企业为主,有灵安伟江蔬菜厂、琦立照明、新宇塑料、鸿润针织、森鹿制衣等,2011农民人均收入15973元……。
更多资料
旅游搜索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