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地名网 > 上社村

上社村

  上社村地处崇雒乡东面,距离建阳城区36公里,与乡所在地相距5公里,交通便利,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度,境内平均海拔230米,山地多为丘陵红黄壤,农田平整肥沃。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544亩 ,下辖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06年342户、1278人,2007年343户1291人,2008年343户1304人,2009年1321人,2010年1335人,2011年(暂缺)人年平均男……。
  1951年称上社乡,1958年设上社大队,1983年上社乡,1986年设上社村委会,1990年称上社管理区,1999年设上社村委会,沿用至今。上社村……。
  上社村委会简介 澄海区盐鸿镇上社村位于澄海东北部,与饶平接壤,前临澄饶联围,后倚莲花山,在册人口7976人,是纯农地区,耕地面积2300亩,拥有1000多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并配有排灌站2座,农菜市场2处。国道横穿我村,交通方便,上规模企业5家,上市公司1家,小作坊企业10多家。我村继续处理工业区“三通一平”扩大企业用地,让富余劳力就业转移,让农民“洗脚上田”。我村拥有一所四层教学楼和四层教师宿舍……。
  上社村是长冈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5公里,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人口3230人,辖20个村民小组,组别分为:田村、埠江、排上、李屋、屋背岭、车脑上、寨上、上保、岭背、鸭子坑、细岭子、杨梅丘、上社、千里屋、仙人岭、当田、凤新、背冈、石库下。耕地面积2353亩,全村除传统的水稻种植以外,还是县城商品蔬菜的供应基地,交通便利,新建成的泉南高速从上社村横穿而过,加快了上社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958年8月,我国全面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同年9月,设立上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简称上社生产大队、上社大队。1968年9月,更名为上社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年6月,复名上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我国实行政社分设,撤销上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设立上社村村民委员会,简称上社村村委会。上社村……。
  相传,该村原名东庄。以村居龙华河东侧0.5千米处得名。后因此处地小狭窄,交通不便,且人口增多,不宜发展,便向西移0.5千米开阔地建村。因新村址位于龙华河中下游,又是当时附近居民祭祀与社交之地,故取名为上社。1958年8月,设立上社村生产大队;1984年5月,撤销上社村生产大队,设立上社村民委员会。上社村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位于县城北约28公里的龙华河中上游。南北长约3.1公里,东西长约2.4公……。
  上社村地处丘陵区,位于市区东32公里处,地理坐标:北纬38°44′,东经112°59′。村之北面有东西古城。上、下社以古城方位得名,康熙三年发生强烈地震,继以暴雨,下社不能居住,全迁上社。全村共943户,2753口人,农业用地6197亩。以农业及梨果生产为主,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六年七月曾为东崞县县委及县佐公署驻地。……。
  因上社与下社村两村地形呈三条山垄形状,故合称“三条垄”。1956年“三条垄”成立高级社时,因其地处上首,群众习惯称“上社”。解放初同下社合并为东岙乡第一村,1956年东岙张撤销划入霓屿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洞头县人民公社霓屿管理区,1961年成立霓屿人民公社三条垄大队,1984年由公社分设时,从三条垄大队折分单独建立上社村民委员会,隶属于霓屿乡,1986年隶属于霓北乡,2001年11月隶属于霓屿……。
更多资料
鏃呮父鎼滅储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返回电脑版

鑱旂郴鏂瑰紡 绮CP澶�13001937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