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村地处洪山乡中心地带,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集镇,是全乡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由上塔、小墩、柘林三个自然村组成,分15个村民小组,504户,1690人;现有村两委干部8名,其中支委5名,村委3名;支部共有党员59人,入党积极分子6人,全村有森林面积2万多亩,耕地面积3437亩;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王寿山旅游风景区,现虽未开发,但有很多人上王寿山观光风景。有明朝时期建造的寺庙;有丰富的红色花……。 |
上山村始建于500年前,座南向北,卧蹲在九龙山脉之下,现有800多户人家,人口约3千多人,村内居住密集共分为20小组,紧邻县城,有着优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高速进出口从我村面前贯穿而过,随着县城建设不断壮大,上山村已成为敖江镇开发区的重要腹地,为敖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名胜古迹,文化遗址 朱子祠:是朱熹足迹结庐讲学处。内有抗日英雄纪念碑,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牺牲英雄共十七人。 双龙井:……。 |
上山村,由山畬和上场两个自然村的地名各取一个字组成。明、清时期属归善乡在坊里;民国35年(1946年)属城镇都岭保;1952年属第一区城关镇;1958年属城关公社上山大队;1965年属城厢公社;1980年划属凤城镇;1984年改为上山村委会,2014年由政府拆迁,村委会搬迁凤城镇河滨东路。上山村……。 |
因位于山上,故名。1950年属前山乡,称上山乡;1958年大公社后,属前管理区,称上山大队;1961年成立区公所,属前山小公社;1968年体制合并由原来的上山、湖后、利溪、山后、牛山塆合并为上山大队;1980年山后、牛山塆分出,各成立大队,上山、湖后、利溪为上山大队,1984年改称上山村,隶属于上山村委会,名称沿用至今。上山村……。 |
因这里多数人居住在山上,后这里的人取名此地为上山。人民公社时期叫上山生产大队,隶属大河公社。1984年撤社设乡命名为大河店乡上山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上山村……。 |
在解放初期,因山高,海拔高,居住在哪里的人起名为上山,故命名为上山村。沿用至今。1952年属于池坝乡,1958年并入崖上公社,1961年划归草坪公社,1983年撤社设乡,上山村沿用至今。张家村……。 |
解放前属二祠管,解放后,合九村三中管,设上山农会,合作化后设十八社和中星社。1958年分社成立后,归二祠管区,设上下山大队。1964年设分社直属新丰公社,后转新山林场。1972年称上山场。1983年称上山乡。1986年设上山村委会。1990年设上山管理区。1999年设上山村委会,沿用至今。上山村……。 |
因村周围都是山岭且在山上居住,村民以上山为名建村,该村委会驻地在上山村,故名。1958年潭村、上山分设机构成立大队;1983年上山潭村合并为乡;1987年上山潭村再次分设机构成立管理区;1999年改为上山村委会,一直沿用至今。上山村……。 |
梅州市大埔县上山村位于 丰溪林场上山片 。我村辖5 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60户,人口767人;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673.44 亩。 我村年平均气温为 19℃ ,年降雨量约为1490.6㎜,气候特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 蔬菜、水稻、毛竹抚育,村特色经济收入有500万元,上一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09万元。……。 |
上山村位于上砂镇北部山区,与五华县接壤,距镇区10公里,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有283户,1759人口,村两委干部3人。现有耕地面积620亩,山地面积3642亩,2009年人平均纯收入3908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8万元。海拔690米,雨雾充沛,十分适宜种茶,全村现有茶园近2000亩,每家每户都种植几亩到十几亩不等,以本地绿茶为主,兼有佛首、水仙等品种,每年产茶超过8万斤,上山……。 |
梅州市平远县上山村位于热柘镇东部。上山村辖10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429户,人口1478人;全村总面积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0亩。上山村年平均气温为20℃,年降雨量约为1600mm,气候特征正常化。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薯类、柑、金柚、桔、三华李,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金柚、三华李、柑、桔,上一年上山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63.16万元。近年来,上山村发展经济的措施以及成果:1.合理利用开发当地资源……。 |
上山村是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51322103210。 |
山上村平均海拔1150米,距金沙县城17公里,位于金沙岩孔镇集镇北面6公里,是岩孔镇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寨,与仁怀五马镇,后山苗族乡,遵义洪关苗族乡接壤。居住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全村由原来的黄沙、桶井、联盟三个一类贫困村合并而成。13个村民组520户1848人,居住着苗族、汉族、布依族。有耕地面积1036亩,主要经济作物以种植有机高粱,生态烤烟、土烟等,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洋芋等为主体……。 |
以所辖上山村自然村而得名。1950年,属山湖乡。1956年,并属镇湖乡,建永置四十八高级社、永星四十九高级社、永星三十二高级社。1958年,3个高级社合并为镇湖人民公社上山大队。1983年,改为镇湖乡上山村。1995年11月,属镇湖镇。2002年4月,属东渚镇。2017年11月,改属东渚街道。上山村:位于镇湖街道西南5公里处。……。 |
“上山”指陈氏从龙南南坑村迁居虔南县城观音阁,按河流走向为其上端,建村在龙埂岭山岗上。1948年前夕属大龙镇第二保,1951年初为一区城厢镇上山乡。1958年属东风人民公社上山、龙洲两个大队合并为上山大队,1972年属城厢镇,又分为上山、龙洲两个大队。1984年按原队设立村民委员会为上山村民委员会、龙州村民委员会。2001年隶属于城厢镇。2003年撤村并村为上山村,龙州村则并入城厢村,沿用至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