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磨村村辖域面积1.6平方公里,地处山前坡谷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海拔504.3米。村落主街呈南北走向。全村有220户,456人。村东有一个黄龙潭,水尤清冽。潭西北有一座龙王庙,坐西向东,建筑面积750平方米。正殿三间,壁画清晰。原有东西配殿,后毁。1953年以前,每逢农历二十八,举行龙潭庙会。京津商贾、艺人,乡邻、游客、香客云集于此,帐棚相连。唱戏、贸易,旅游颇为隆重。上磨村举办“黄河九曲灯”灯会……。 |
上磨村位于大树镇西北部,6个社,全村总人口2887人,790户。地处高山,平均海拔1100米。地域辽阔,分散稀散,总面积24.6平方公里。土地4840亩,土质肥沃,适合各类作物生长。拥有养羊大户6个,养牛大户2个,养猪大户3个,专业合作社3个;水库1座,三坪塘13个。修通公路24.6公里,新修公共服务中心1个。……。 |
据老人讲述,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和尚来此游历,由于天气炎热干燥,口渴难耐,就向当地人要水喝,可是当地人没有人能给他一口水,于是和尚就用手中的拐杖在得上点了一下,从此这里就河流就开始从地下渗入下游,河水就干枯了,因此叫做干水磨坝。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云台人民公社上磨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属云台乡人民政府上磨大队。1985年,撤乡置镇,属云台镇上磨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上磨村……。 |
1958年公社化后属卫星公社城川大队,1959年属清源公社上磨大队,1965年公社改称城关,1982年地名普查后更名为清源公社上磨大队,1983年公社改为乡镇,上磨大队改为上磨村,沿用至今。村民委员会驻地上磨。上磨村……。 |
因地势较高,且村中设有磨坊,故名。2005年村组撤并,撤销杨家窑村,并入上磨村,设上磨村民委员会,名称沿用至今。上磨村……。 |
从前,甘渭子河上修建有许多水磨坊而得名。1958年设李河大队。1983年改称上磨村民委员会至今。上磨村……。 |
因最早来此居住的人姓莫,且该地地势较高,起名叫莫村,后来谐音改为上磨。民国期间属特亮围十三堡;解放初为德良上乡十六村;1953年称金锋社;1962年成立上磨大队;1983年称上磨乡政府;1987年称上磨村民委员会;1989年称上磨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称上磨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上磨村……。 |
上磨村位于东卯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0 公里。全村284户,853口人,常住112户,369人。……。 |
以地处岷江上游,因境内建有水磨房,故名。1951年成立藏族自治区政府,分别归山巴、寒盼两藏族自治区政府管辖,1956年以境内红星岩命名建红星乡,1973年成立红星人民公社,1978年更名为山巴公社,1983年复称山巴乡。2019年12月撤销山巴乡和水晶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川主寺镇管辖。上磨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