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郎溪城区西部,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西邻朱候村,东接西郊村,南与松林村相连、朱候村对面,北与新发镇双桥村隔钟桥小河相望,全村辖10个村民组,总人口2202人,其中农业人口2202人,拥有耕地4700亩,水面1000余亩,2016年防汛抗洪完全拆迁6个村民组,2021年度三岔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84人,无未脱贫户。村现有在职干部6人,后备干部1人,设党支部一个,有正……。 |
三岔村位于石婆店镇东南部,与金寨县接壤,西与沙家湾接壤,属典型山区,海拔650米,辖24个村民组,农户737户,总人口3052人,山场面积19.8平方公里,其中茶园4000亩(高山茶园1000亩)、板栗6000亩、圆竹1500亩、耕地面积963亩、水面40亩。拥有规模茶厂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4个.石料厂4个.大理石厂1个。 现有村干部6人(含支委一人),组干24人,党员71人,主要经济作物为茶叶……。 |
三岔村位于新集镇西南部,南面紧靠淮河,西与本县大新镇毛滩村接壤,东面与张沟村北面与沈塘村相依,五蚌公路贯穿全境,全村幅员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34亩,旱地3600亩,林地200亩,有十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30,总人口3210人,全村系汉族人。 全村现有总人口3210人,农业人口3010人,全村现有总劳动力人口1926人,其中男劳动人口1000人,女劳动人口926人,20岁-30岁有404人,……。 |
此地原为县城至白山,金牛至盛桥大路之交岔口,故称。俗称“三岔路”,简称“三岔”。故得名三岔村村民委员会。1958年为魏岗公社金塘大队、薛庄大队、夏岗大队、三岔大队;1961年为田埠公社金塘大队、薛庄大队、夏岗大队、三岔大队;1982年8月20日,夏岗大队更名为汪岗大队,隶属不变;1984年体制改革,公社改乡,大队改村,为田埠乡金塘村、薛庄村、汪岗村、三岔村;1992年2月,为石山乡金塘村、薛庄村、……。 |
三岔村基本概况1、三岔村地处正南洼地南端,南与迎河镇接壤,东临肖严湖,西临孟家湖林场,北与建设村接壤。三岔村总人口3664人,总户数935户,辖20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52人,0正式党员89名。2013年人均收入4239元。 2、耕地3010亩(1)小麦示范基地1400亩(2)水稻高产攻关1200亩 3、分别成立了(1)茂胜优质良终止合作社(2)爱民蔬菜种植合作社 4、三岔横坝中心村美好乡村示范……。 |
三岔村位于大石窝镇域北部,西临旅游胜地云居寺,京原铁路、周张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359户,1050人,耕地面积1500亩,总土地面积16853亩,该村围绕打造菱枣主导产业的主线,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菱枣种植特色经济,富裕农民。……。 |
三岔村:位于渤海镇西北9公里处。……。 |
因境内有三岔沟、烂条湾、白鹤水库三条岔路,故名。该村原为三庙乡十三、十四村,1953年建三岔乡三岔村,1955年为三岔初级社,1958年为三岔公社并入三庙公社,为三岔管理区,1959年复置三岔公社,1962年为三岔一大队,1981年改名三岔大队,1983年改为村,2001年原转龙村的干坝、转龙庙、桅子坝、皂角院村民小组并入,设立三岔村村民委员会,地名沿用至今。三岔村……。 |
因境内三岔垭而得名,该地一山垭口处有三条岔道,故名。1953年,成立三岔村,隶属何埫乡;1958年,更名三岔区队,并入官阳公社;1961年,更名三岔大队,划归何埫公社;1984年,更名为三岔村,隶属何埫乡;1992年,随何埫乡并入官阳镇;1997年,从官阳镇划出,重设何埫乡;2003年,撤何埫乡,并入官阳镇;2004年,水井村并入,隶属官阳镇至今。三岔村……。 |
三岔村相传是陕西凤翔县回民迁移至此而沿用的陕西地名。在我国村民委员会是本行政村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职能是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岔村相传是陕西凤翔县回民迁移至此而沿用的陕西地名。三岔村……。 |
因地处利桥村,百花村,秦岭村三村交界处,故名。1949年前属天水县第六区,实行保甲制度,1949年后设利桥乡,属利桥乡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成立利桥人民公社,属利桥公社三岔大队。1983年12月撤社建乡成立利桥乡人民政府,为利桥乡三岔村村民委员会,2015年改为利桥镇三岔村村民委员会。三岔村……。 |
三岔村是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石峡湾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1102207207。 |
1966年撤区并社,为三岔人民公社三岔生产大队。1984年社改乡后为三岔乡三岔村民委员会。2003年撤乡改镇后为三岔镇管辖至今。三岔村……。 |
系明清古村庄,因此地处于武威、民勤、永昌三县交界处以此得名。民国初期,沿袭清制,武威县的行政管理区按水系划分为六个渠,即黄渠(黄羊河水系)、大渠(杂木河上游)、杂渠(杂木河下游)、金渠(金塔河水系)、怀渠(西营河上游)、永渠(西营河下游)。民国24年(1935),将六个行政管理区划分为2个镇、12个乡,属双城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双城区四坝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属双城公社,为三岔大队。19……。 |
1983年成立。因通往中庄村、八道湾、阴山村三条道路而得名。历史沿用至今。三岔村……。 |